Page 123 - 《社会》2020年第4期
P. 123

社会 · 2020 · 4

   研究个案的区域范围有限 , 故对于解释不同区域内 “ 镇 ” 与 “ 县 ” 的区别 ,
   以及参与者的历史 、 区域变动和社会变迁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 至
   于颜神镇设县一事 , 侯仁之 、 李嘎等学者已作过初步论述 。 侯仁之
   ( 1979 : 359372 ) 持 “ 地方开发 ” 的观点 , 认为手工业和商业的不断发展
   致使颜神镇设为博山县 , 但他未提及建立在市场之上的颜神镇经历了
   怎样的时空变动和社会结构变化 。 李嘎 ( 2007 : 98110 ) 将清代颜神镇
   设县放在雍正年间的山东政区改革背景下讨论 , 认为颜神镇设县得以
   实现的原因分别是区域开发已臻成熟 、 与益都县城之间交通地理格局
   不合理和混乱不堪的社会秩序 。 尽管作者对颜神镇设县的评价是 “ 曲
   折离奇 、 令人咋舌 ”, 但对于曲折过程背后不同参与者的利益关系及往
   来活动未有详细解读 。 李波 ( 2012 : 5976 ) 则以明代山东东西三府的赋
   役之争为切入点探讨明代颜神镇设县背后的赋役问题 , 可惜作者的关
   注点仅是明代的赋役问题 , 对于清初颜神镇设为博山县这一重要历史
   节点未有论述 。
       梳理置县过程 , 解释参与者的行为及其背后的动因和结果只是研
   究设县问题的第一步 。 颜神镇设县不仅是一般的政区变动 , 也因其地
   处帝国腹心山地而具有特殊意义 。 本文将颜神镇设县一事置于长时段
   的山地社会变迁视角下 , 不仅关注官方的治理策略 , 更重要的是了解山
   地人群的生计和生存空间 , 以及这样的社会结构发生了何种变化 , 以此
   说明帝国腹心地区 “ 边缘 ” 社会的国家化进程 。

       二 、 明代前期颜神镇及周边山区的行政区划与人群

       在清雍正十二年 ( 1734 ) 设为博山县之前 , 颜神镇在地理和行政区
   划意义上的范围 , 即镇的范围 , 仅为群山之间的一块平地 。 而其周边山
   地在设县之前属于青州府益都县西南部的孝妇乡和怀德乡 , 及以原山
   山脉为界的济南府淄川县南部和泰安直隶州莱芜县东北部 ( 见图 1 )。
   也可以说 , 生活在颜神镇及其周边山区的人群 , 有一些居住在镇内相对
   平坦的地区 , 另外一些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山地 。
       明代的颜神镇与孝妇乡 、 怀德乡均属于益都县 , 其中 , 颜神镇距县
   城 184 里 , 在地理位置上远离地方行政中心 。 该时期益都县的基层社
   会组织分为 13 隅 、 10 乡 、 2 镇和 6 店 , 其中的 “ 隅 ”“ 乡 ”“ 镇 ”“ 店 ” 均有不
   同含义 。 与政府规定的 “ 里甲 ” 名称不同 , 山东大部分州县以下的行政


       6
      1
    ·  1 ·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