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7 - 《社会》2020年第1期
P. 187
社会 · 2020 · 1
,
仅因孩子与丈夫姐妹的子女吵架就带上他们回娘家 ( 犓犲狌犺犾犻狀 犵 2006 :
61-66 )。 一个共同体不断地增员减员 , 导致社会无法集中人口 , 不会
出现 “ 聚族而居 ” 那种有稳定形态的氏族 。 这种社会缺乏连续性 , 缺乏
长期的历史记忆 , 缺乏制造大社会所需的各种 “ 基础设施 ”。 这导致人
的个性很强 , 多疑而善变 , 缺乏等级社会里常见的信任和忠诚 , 是一个
名符其实的 “ 小邦寡民 ” 世界 。
库拉社会看似流动性很强 , 但多数男人终其一生只是到过临近岛
屿 , 基本都是为了库拉 , 女人则基本不会到别的岛上去 。 在某些岛屿
上 , 路过别人的园圃 、 墓地是不礼貌的 , 最好仅在自己的家和园圃之间
活动 , 这的确是一个老子所说的 “ 重死而不远徙 ” 的社会 。 虽然大家都
住在小岛上 , 但独木舟的数量和使用次数并不是很多 , 且大多是在库拉
交易中使用 , 他们尽管不是老子所说 “ 虽有舟舆 , 无所乘之 ”, 但的确不
喜欢远行 , 尤其不喜欢乘舟远行 。 远行是一件要冒很多风险的活动 , 不
仅要做长期的准备 , 还要防止食人者和飞妖的攻击 。 马林诺夫斯基曾
经在一次远行中中暑 , 差点被认为遇到了飞妖攻击 。
这里同样是一个 “ 有什伯人之器而不用 ” 的社会 。 库拉社会的各项
技艺都不需要准确的量度工具 。 在制作外旋独木舟的过程中 , 最要紧
的是人的经验 、 手上的感觉 , 而不是量尺 、 绳墨等在很多文明社会中长
期存在的 “ 什伯人之器 ”。 库拉交换有意让两个劳动含量无法比较的物
品互相交换 , 就是为了不精准 , 以留出个人运作的空间 , 仅靠经验而不
靠尺码来衡量每次交易的 “ 对应 ” 程度 。 实际上 , 这种等值是估计出来
的 。 如果库拉真的完全按 “ 等值原则 ” 交易 , 库拉可能就不存在了 。 项
圈和臂镯的制作方式不同 , 价值不容易估算 。 项圈是一块大贝壳 , 越大
越好 , 也越难打磨 ; 臂镯则是小小的贝壳珠串 , 它的贵重程度取决于珠
串的孔隙 、 数量和整齐程度 。 虽然当地土著可以大致算出两者所需的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犇犪犿狅狀 , 2002 ), 但这仍然是一种估算 , 并没有一
个客观的中介 , 一件 “ 什伯人之器 ”。
他们的天文知识尤其说明了这个道理 。 库拉圈各岛民对天体运行
规律有着丰富的知识 ( 犇犪犿狅狀 , 2017 ), 但他们却有意避免使用统一的
“ 什伯人之器 ”——— 历法 。 每个岛屿历法都不同 , 使相同的农业活动的
日期彼此错开 , 农作物生产阶段都不一样 。 甚至各岛屿之间连方向感 、
语言 、 制度都有意避免统一 。 戴木德发现 , 这一安排是有意为之的 。 在
1
0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