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社会》2020年第1期
P. 169

社会 · 2020 · 1

   人心的是 , 悲剧的主角们渴望与追求着善 , 却因为自身性格的缺点 , 甚
   至是好品质的过度或与外部环境不合 , 而造成他们不能忠实于善 , 遭受
   冲突与苦难 。 因此 , 当趋善厌恶的根本道德力量不得不抛弃主人公 , 让
   他因自己的性格而受苦时 , 它自身也丧失了某种珍贵的善和它自身更
   真实更有价值的部分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布雷德利所说的莎士比亚悲剧的本质也是现代
   世界的某种特征 。 即使远离了神 、 命运或法则 , 人们依然没有放弃对善
   和正义的渴求 , 不断地想要把握自己的命运 , 超越冥冥之中的天意 。 但
   是 , 现代世界的悲剧正在于人自身的局限 。 这追求放大了他自己的过
   度与不足 , 导致了悲惨的下场和恶的报应 。 所以 , 正如黑格尔 ( 1981 :
   319-322 ) 看到的 , 现代悲剧其实是人主体性格的悲剧 。 莎士比亚以他
   洞悉未来世界命运的天才眼光 , 将主体性格的现代人塑造成主角 , 让我
   们看到现代人自我成就的悲剧 。
       麦克白与哈姆莱特 , 正是现代人高度主观性的主体性格的两个面
   向 。 他俩看似不同 , 其实有着密切的关联 。 他们都想在自己主观性的
   基础上 , 重新安排自己与世界 。 麦克白不断用想象带动的欲望和恐惧
   来指导自己行动 , 不断地颠覆与超越现实 。 哈姆莱特则是借助思维和
   想象 , 不断将世界主观抽象化为本质与表象 、 观念与实存 , 并在二元对
   立的结构中将善的理想与恶的现实对立起来 。 这两者相互碰撞 、 彼此
   否定之时 , 世界就变成了一片虚无 。 想象欲望的颠覆现实与理念表
   象的重塑现实 , 其实是共生的 。 当他们深陷自身主观世界的时候 , 其实
   已经远离了他们所生活的世界 , 将自我放逐于真正的现实之外 , 变成了
   主观抽象的存在 , 让幻象包围自己 。 莎士比亚的这两出悲剧 , 直指现代
   人永不疲倦地追求 “ 满足 ” 与 “ 意义 ”, 一面沉湎于想象和欲望 、 一面将世
   界抽象观念化的主观性困境 。
       但是 , 切莫简单认为 , 生活在现代世界的人们可以轻易摆脱主观
   性 , 它正是现代人性格的一部分 。 对梦想的不断追求 , 对生活意义的不
   断追问 , 在造就恶的同时 , 也创造出了许多美好的东西 。 正如布雷德利
   的分析指出的那样 , 莎士比亚之所以要将麦克白与哈姆莱特塑造成悲
   剧的主人公 , 不是为了审判他们 , 而是要让人看到 , 这样的性格如果偏
   离正道或趋于极端 , 会与人世间根本的道德力量发生什么样的冲突 , 造
   成什么样的悲剧 。 另外 , 如果我们相信 , 当下的现实可以说变就变 , 能


       2
    ·  6 ·
      1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