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社会》2020年第1期
P. 168
颠覆与虚无 : 莎剧 《 麦克白 》 与 《 哈姆莱特 》 中的主观性困境
扰乱和损害自己的本性 。 欲望和恐惧的虚妄不实 , 主角的悲剧性格 , 恰
恰要通过自然具有的某种强固的必然性来证成 。
但与 《 哈姆莱特 》 相比 ,《 麦克白 》 中主观性的困境依然相对简单 。
在那部戏中 , 恶恰恰证明了善的存在 。 主角只是因为自己的幻想 , 错误
选择了追求善的手段 , 从而招致了和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的恶 。 而哈
姆莱特主观的想象与沉思 , 令他用自己的理想和善恶观念改变 、 遮蔽和
取代了现实中更具直接性的善与恶 。 莎士比亚无与伦比的艺术直觉令
他意识到 , 要彻底凸显哈姆莱特主观性的影响力 , 展现这个人物的悲剧
性 , 就必须让他在故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 , 并用受其影响不
断拖延和错乱的行动去改变其他人的命运 。 所以 , 作者即使借许多对
比角色来衬托哈姆莱特 , 也不能让他们性格太强 、 行动太有力或体现某
种明确的道德原则 , 否则人们会很容易觉得 , 跟他们一比 , 哈姆莱特不
过是庸人自扰罢了 。 当丹麦王子居于舞台的中央 , 其他人物只是简单
地思考和行动时 , 前者那改变寻常之人命运的不同寻常的力量 , 才能够
充分展现 。 它非但不能恢复这个世界的秩序 , 反倒加剧了它的脱节和
无序 ; 它貌似清晰明确 , 却是最大的混沌力量 。 莎士比亚的天才正在
于 , 他或许清楚地预感到了 , 虽然一两个哈姆莱特不算什么 , 但当这个
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哈姆莱特在沉思和想象时 , 善与恶真的就会变成
主观抽象的东西了 , 现实不过是它们衍生出的幻象盘踞的 “ 荒芜不毛的
花园 ”, 是受幻象驱使的人们彼此冲突的战场 。
五 、 结语
在莎士比亚悲剧中 , 到底什么是决定着人物命运的最终力量 , 布雷
德利 ( 1992 : 20-33 ) 有一个精辟的见解 。 在他看来 , 那显然不是通常所
说的宗教 , 并没有某种超自然的力量直接干预剧中人物的生活 , 或令人
将自己的行动和后果归于神的安排 。 它也不是恒久确定的正义或仁慈
的法则 , 安排着剧中的角色 , 并对他们做出审判 。 它也不是某种远远超
越凡人的渺小努力与希望的命运 , 对他们的祸福漠不关心 , 却要求得到
敬畏与崇拜 。 不过 , 虽然不是神 、 命运或法则 , 但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世
界中 , 仍然存在着一种道德力量 , 存在着根本的善与恶 。 这种力量自身
有着趋善厌恶的倾向 , 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 , 那些造成祸端与灾难的恶
人终究没有好下场 。 但消灭恶并不是莎士比亚悲剧的核心 , 真正打动
1
1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