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8 - 《社会》2019年第6期
P. 228
灾后重建中的资源再分配与健康不平等
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其在政府支出中的比例迅速增长, 7
成为社会再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对德国的研究显示,政府再
分配体系对终生收入不平等的缩减作用有 60% 来自对雇佣和健康风
险的影响( 犎犪犪狀 , 犲狋犪犾. , 2017 )。因此,再分配对健康不平等的作用不
容忽视。
国家财政汲取能力和再分配能力的增强会对不同阶层的福祉产生
差异性影响(洪岩璧, 2017 )。再分配力量通过个体的医疗卫生资源可
及性差异影响社会的健康不平等状况。再分配能力的提升主要解决了
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投入问题,但仅靠经济增长和服务供给增加并不
必然会降低健 康 不 平 等 程 度,关键 是看 谁从医 疗服务中 获 益( 犠狅狉犾犱
犅犪狀犽 , 2003 )。因此,再分配能力提升可能带来两种后果,一是提升弱
势阶层的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降低健康不平等;二是优势阶层从医疗
服务供给的增加中获益更多,反而加剧健康不平等。这两种结果并不
必然相互排斥,可能同时出现,重点在于哪种情况占主导。同理,上文
提及的“相对需求分配法则”和“相对优势分配法则”也可能并存于灾后
恢复重建过程中,关键在于其对健康不平等结果造成了何种影响。
一方面,再分配资源增加带来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提升将改
善弱势阶层的健康水平。有学者对西班牙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公共医
疗服务可以有效减少贫困和降低不平等( 犛 狆 犪犱犪狉狅 , 犲狋犪犾. , 2013 )。我国
自 2003 年开始实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显著增加了农村低收入
家庭的人均热量摄入水平,对其提升作用明显高于中高收入家庭(马
双、张稢, 2011 )。中国最穷收入分组家庭成为新医改制度实施后公共
住院服务最主要的受益群体(李永友、郑春荣, 2016 ),在一定程度上降
低了健康不平等。
另一方面,优势阶层往往从再分配资源的提供中获益更多。对中
国健康营养调查( 犆犎犖犛 )数据的分析显示,我国存在“亲富人”的健康不
平等和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高收入人群的健康状况更好且使用了更
7.2009 年至 2014 年,政府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直接财政补贴累计超过 1 万亿元,年均增长
22.32% ,比同期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分别高出 6.3 和 7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基本医
保财政补助标准由 2008 年的人均 80 元增加到了 2015 年的人均 380 元, 2014 年职工医保、城
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范围内的住院费支付比例分别提高到了 80% 、 70% 和 75% (李永友、郑
春荣, 2016 )。
· 2 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