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社会》2019年第6期
P. 162

非人间、曼陀罗与我圣朝: 18 世纪五台山的多重空间想象和身份表达



       二、不同知识传统中的五台山

       五台山,也被称为五峰山或者五顶山。道教文献中将五台山称为
   紫府山,因为紫府是道教仙人居住之所,常常位于仙山之巅( 犆犪狉狋犲犾犾犻 ,
   2012 : 29 ; 犌犻犿犲犾犾狅 , 1992 : 99 )。葛洪( 283-343 年)将紫府山列为道
   教二十七仙山之一( 犆犪狉狋犲犾犾犻 , 2012 : 6 )。佛教在五台山的传播始于北
   魏时期(崔正森, 2000 : 50 )。汉传佛教文献中五台山常常被称为清凉
   山,因为佛经中曾记 载 清 凉 山 是 文殊 菩萨 的道 场( 犛犲狀 , 2003 : 77 )。 1
   汉传佛教文献从 7 世纪中叶开始将佛经中虚幻的清凉山对应于现实地
   理中的五台山(崔正森, 2000 : 1-6 ; 犛犲狀 , 2003 : 77-78 ; 犃狀犱狉犲狑狊 ,
   2013 : 144-151 )。随着《大方广佛华严经》在佛教世界中的广泛传播,
   至迟到 9 世纪已经有来自日本、韩国和南亚诸地的朝圣者朝拜五台山
   ( 犛犲狀 , 2003 : 79 )。从 7 世纪到 9 世纪,见诸记载的五台山佛教寺庙就
   有 70 余所(赵改萍, 2014 : 8 )。五台山佛教日臻兴盛,汉传佛教僧人以
   及受到汉传佛教影响的文人儒士留下了不同版本的五台山志。直至
   17 世纪 晚 期,佛 教 “四 大 名 山”的 称 号 出 现 在 汉 文 文 献 中 (晋 山,
   1986 )。五台山作为“四大名山”之一,对应于文殊菩萨的道场以及佛教
   元素之一的风,其在佛教世界神圣地理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在藏文中,五台山被称为“ 狉犻犫狅狉狋狊犲犾狀 犵 犪 ”,意为五峰山;也被称为
   “ 狉犻犫狅犱狑犪狀 犵 狊犫狊犻犾 ”,谓 “清 凉 山”之 意 ( 犅犾狅犫狕犪狀 犵 ' 狆 犺狉犻狀犾犪狊 , 2002 :
   1899 )。五台山在藏文文献中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四大名山”中的其
   余三个( 犜狅犺 , 2004 : 178 )。五台山和西藏的联系可以 追 溯到吐蕃 时
   代,其时佛教经由印度和汉地进入西藏,受到吐蕃王室的推崇,因而作
   为文殊菩萨道场的五台山备受瞩目。唐代正史也记载有吐蕃遣使入唐
   求取五台山图(刘籧, 1975 : 512 )。 9 世纪吐蕃控制敦煌地区,在吐蕃
   赞普的支 持 下,敦 煌 石 窟 中 出 现 了 四 幅 大 型 五 台 山 全 景 图 (扎 洛,
                   ,
   1998 : 100 ; 犠狅狀 犵 1993 ; 犆犪狉狋犲犾犾犻 , 2002 ; 犃狀犱狉犲狑狊 , 2013 : 114 )。 10
   世纪吐蕃衰败,五台山和西藏的联系暂时中断。 13 世纪随着元帝国的
   崛起,汉地和藏地俱被纳入元朝统治之下,在备受皇宠的藏传佛教萨迦


   1. 例如《大方广佛华严经》中《菩萨住处品》中记载:“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以来,诸菩萨
   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说法”
   (佛陀跋陀罗, 1975 : 589 )。

                                                          · 1 5 5 ·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