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3 - 201903
P. 223

社会· 2019 · 3

   削的群体(倍倍尔, 1995 : 1 ;考茨基, 2008 : 2 ),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使
   命是代表一切被压迫、被剥削群体的利益而争取社会平等和社会解放。
   然而,马克思主义者并不认为阶级问题与性别问题是不分主次轻重的。
   维也纳《女工报》希 望 脱 离 工人运 动而 开展 特殊的 妇女 运动,恩格 斯
   ( 1986 : 161 )明确批 评 这 种 情 况 “纯 粹 是 资 产 阶 级 的 把 戏”。倍 倍 尔
   ( 1995 : 465 )也指出,妇女在社会上、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只有在资产阶
   级的阶级统治被推翻之后的新社会才会实现。显然,马克思主义者认
   为,在社会革命中,阶级是更为本原性的概念,而性别问题则是从属性
   的。张憬玄( 2018 : 95 )通过总结马克思主义者的相关论述提炼出妇女
   解放的理论路径:第一步是妇女走出家庭,改变劳动的性质,使妇女劳
   动获得阶级属性,然后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汇入阶级解放的力量,最终
   实现妇女的解放。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式并没有正视革命过程中妇
   女解放与阶级解放的可能张力,苏联的政策实践延续了这种倾向。苏
   共的妇女政策在历史情境演化中虽不乏调适,但没有发生明显的断裂
   和转折( 犛狋犻狋犲狊 , 1991 )。具体而言,苏共没有逆转马克思主义鼓励妇女
   走出家庭、保护妇女婚姻自由的取向。
       其实,主张妇女解放和性别平等并非马克思主义革命政党的专利。
   近代以来,中国知识精英普遍把实现性别平等视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
   一个重要任务( 犠犪狀 犵2017 : 3 )。新文化运动以后,主张改造旧式父权
                      ,
   制家庭和实现男女平等的理念在中心城镇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一些
   激进主义者认为中国传统性别关系的重塑可以推动国家民族的振兴
   (中华妇女联合会, 1989 : 64 ; 犑狅犺狀狊狅狀 , 1983 : 28 )。中国妇女运动从新文
   化运动以来就具有经典马克思主义没有论述过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
   妇女解放既可以被纳入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3 也可以被纳入社会主
   义革命的领域。
       中共妇女政策是中国革命的产物,属于应星( 2016 )所说的革命的
   “政治路线”问题,是革命性质、革命动力以及革命任务确定之后的革命
   策略。其实,中共妇女政策的温和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策略的


   3. 把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分为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是俄国革命党的发明,
   俄国革命党认为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反对沙皇的封建统治。但中西封建统治的社会内涵
   是不同的,西方社会的封建统治主要指的是宗教压迫,而中国社会的封建统治主要指的是“三
   纲五常”等礼教。

    · 2 1 6 ·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