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0 - 201903
P. 220

革命目标的裂变与群众路线的转向: 1940 年代中共妇女政策的温和化


   中共中央妇委的一封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边区妇女工作之
   少成绩”,认为妇女地位的提高首先应该从经济生产方面着手,指出妇
   女只有在经济生产方面的作用增强的前提下,提高妇女地位的做法才
   能“取得男子同情”,才可以提升妇女在政治上、文化上的影响(毛泽东,
   1991 : 261 )。毛泽东的意见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中共妇女政策历来
   主张男女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全面平等,且政治优先,而毛泽东此
   时却认为妇女政治地位、文化地位的提高应该以妇女经济作用的增强
   为条件;第二,中共妇女解放政策历来没有把男性的不同意见视为妇女
   地位提高的阻力。
       毛泽东的信预示了革命党的妇女政策转向。从苏区时期一直到抗
   战初期,中共一直主张消解生产过程中的性别差异(王建华, 2017 ),这
   种倾向在毛泽东给中央妇委的信发出不久后开始转变。延安女子大学
   在大生产运动中不再强调男女都一样,而是顾及女性“生理上的特殊
   性”,实行“女同志亦不上山挖地”的政策(米晓蓉、刘卫平, 2014 )。其
   后,中共政策在婚姻问题上同样发生了温和化转向,司法实践从保障妇
   女婚姻自由权利转变为防止妇女滥用婚姻自由权利。这种转向首先发
   生在 1941 年到 1942 年离婚案件的判决上,其后扩展到婚姻法条的修
   订,收缩了妇女离婚的自由度(丛小平, 2009 )。 1943 年,中国共产党把
   陕甘宁边区调整妇女政策的做法推广到其他革命根据地,正式出台了
   《中共中央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简称“四三决
   定”)(中央文献研究室, 2011犫 )。在“四三决定”中,中共一反消解男女
   性别差异的常态,强调要“调查研究妇女的具体情况”,“顾及她们家务
   的牵累、生理的限制与生活的困难”。此外,“四三决定”也彻底扭转了
   中共一度提倡妇女走出家庭的做法,指出妇女工作“一定要和她们家庭
   的生产计划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一向推动社会革命的中国共产党,其妇女政策在抗日战
   争中后期发生了温和化的转向。为什么革命党会在革命进程中放弃激
   进的革命性政策而转向温和的“改良性”政策?

       二、文献回顾

       既有文献主要从三种视角探讨中共妇女政策发生温和化转向的原
   因:一是经济因素论,二是社会文化因素论,三是政治因素论。

                                                          · 2 1 3 ·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