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6 - 201903
P. 196

主观变量解释主观变量:方法论辨析


       虽然混淆偏误的确是“主观解释主观”过程中一个非常现实的方法
   论困境,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完全摒弃这一解释社会现象的分析进
   路。实际上,现有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分析策略,以尽可能地应对
   和削弱混淆偏误的影响。在下面的讨论中,笔者基于现有文献,主要讨
   论三种应对“主观解释主观”选择偏误的策略,分别是理论论辩、变量测
   量和数据分析。

       二、基于理论论辩的策略

       基于理论论辩的策略的核心逻辑在于,通过说理,利用逻辑的力量
   降低人们对于混淆偏误的怀疑。从本质而言,基于理论论辩的策略在
   于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这两个主观变量是由不同的心理特质产生的。
   因此,它们不会受制于同一个心理特质从而产生混淆偏误。如果采用
   图示的方法,理论论辩方式可以用图 2 表示。


















                          图 2 :理论论辩的策略
      如图 2 所示,理论论辩之所以能够应对混淆偏误,是因为这一策
   略用理论论辩在更深 的 心理 特质 的 层面 上区 分了 自变 量和因变 量。
   只要这两个潜在的心 理 特质 彼此 独 立,作 为它 们外在 表现的 自变量
   和因变量就 不 会 因 为 混 淆 作 用 而 产 生 虚 假 关 联。在 实 际 操 作 过 程
   中,直接从理论上论断 自 变 量 和因变 量来 自不 同的心 理特质 往往 有
   很大难度,因此,研究者往往“退而 求其次”,采 用一些妥协的 分析策
   略。比如,如果能够证 明 两 个 主观变 量之 间具 有不同 的变化 难易 程
   度,或者二者反映了不 同 层 次 的 观念 或者 价值,那 么,我们就 能够近
   似地认为,两个主观 变 量 不是 因为 同样的 心理 机制发 展出来 的。这

                                                          · 1 8 9 ·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