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1 - 201903
P. 201

社会· 2019 · 3

      我们还是用一个经验实例来展示这一应对策略。大量的经验研究
   发现,个体对于社会一般成员的信任(即一般信任)会影响其对于政府
   的信任水平( 犘狌狋狀犪犿 , 1993 , 2001 ; 犖犲狑狋狅狀 , 2001 )。但是,由于一般信任
   和政府信任都是个体对于特定对象的“自报”信任水平,它们都属于我
   们这里谈到的主观变量。那么,混淆偏误会让我们怀疑,一般信任和政
   府信任之所以相关,是否是因为他们都源于个体的一种基本心理倾向?
   比如,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倾向于信任”或者“倾向于不信任”的人。
   换句话说,因为某种倾向于信任(或者不信任)的心理特质,被研究对象
   有可能同时更加信任社会上的人,也更加信任政府,从而带来两种信任
   之间的“虚假”相关。
       基于变量测量的策略,我们可以用针对其他对象的信任题器来测量
   潜在的信任心理倾向。这样做的依据在于,既然信任倾向作为一种潜在
   的、更深层次的心理因素影响各种不同类型的信任,我们便能够利用针
   对其他分析对象的信任来间接把握个体的信任倾向。因此,如果能够从
   针对其他对象的信任题器中抽离出信任心理倾向的测量,我们便能够控
   制这一心理倾向,进而考察一般信任和政府信任之间的真实(净)相关关
   系。通过分析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2010 年的数据,笔者采用对以下对象
   的信任题器来测量信任倾向:亲戚、朋友、同事、领导干部、生意人、同学
   和老乡(答案选项为 1 — 5 的李克特量表)。通过主成分的因子分析抽离
   并产生基本信任心理倾向的得分,我们得到如表 1 所示的分析结果。
                  表 1 :因子分析结果(主成分法)( 犖=10956 )
                                         因子载荷
                  亲戚                      0.625
                  朋友                      0.762
                  同事                      0.802
                  领导干部                    0.659
                  生意人                     0.568
                  同学                      0.718
                  老乡                      0.732
                  犆狉狅狀犫犪犮犺 ’ 狊犃犾 狆 犺犪     0.814
                  方差解释比例                  0.489
      利用表 1 的结果,我们针对每一个被研究对象估计了其信任心理
   倾向的得分(即因子得分)。之后,我们拟合了两个模型,一个模型是用
   一般信任以及一系列的控制变量来预测政府信任,另一个模型是在前
   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加上基于因子分析产生的信任心理倾向变量。在这

    · 1 9 4 ·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