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4 - 201903
P. 204
主观变量解释主观变量:方法论辨析
个体的个人固定效应,同时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是
否体现出某种模式化的关联。如果存在,那么这种关联便是在控制了
个人固定效应的情况下发现的。由于个人固定效应是个体心理特质的
代理变量,这种自变量、因变量之间的关联也就代表了控制潜在心理特
质后得到的净相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混淆偏误。
图 6 :基于数据分析的应对策略(固定效应)
我们还是以经验数据来举例,假设我们感兴趣的问题是个体对于
社会整体状况的满意度如何影响个体生活的满意度。由于固定效应需
要历时性数据的支撑,我们采用的是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资料。
这个调查的优点在于在北京不同类型的大学中抽出大学生样本,并连
续追踪五年。 10 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中,每一年的调查都会问及
被调查对象的生活满意度和对于社会整体状况的满意度。显然,这两
个变量都是主观变量。如上文所述,如果仅仅关注某一个截面的数据
(例如,某一年的调查资料),控制了个体的个人固定效应也就同时控制
了两个变量的取值,这让后续的分析无法进行。但要分析五年的历时
性数据的话,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就有五个时期的变动趋势。同理,对于
10. 具体的抽样方案可以参阅胡安宁、吴晓刚( 犎狌犪狀犱 犠狌 , 2017 )、吴 晓 刚 ( 2016 )、许 多 多
( 2017 )、贺光烨 ( 2018 )等人的研究。
· 1 9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