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7 - 201903
P. 207

社会· 2019 · 3

   量测量的策略同样面临比较大的论证难度,这主要是由于研究者需要相
   关的心理学理论识别混淆效果的那些心理特质究竟是什么,这对于理论
   的精细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前面两个应对策略相比,数据分析的策
   略通常不需要额外的理论阐述,因此,就论证而言,难度不是很高。
                        表 3 :不同分析策略的对比
               理论论辩               变量测量               数据分析
                +++                +++                  +
          理论 资 料 和 论 辩 技 巧 要
    论证                       需要 精 细 的 心 理 学 理 论
          求高;重 在 “说 服”读 者,                      通常 不 需 要 额 外 的 理 论
    难度                       以确 定 特 定 的 混 淆 心 理
          无经验支撑,需克服主观                           论证
                             特质
          随意性
                 +                 +++                +++
    资料
                             需要 在 设 计 阶 段 对 潜 在
    要求    不需要额外的经验资料                            历时性资料
                             心理特质进行有效测量
                 +                 +++                  +
    实践    无需数据操作;可以处理        常规软件可操作,实用性        常规软件可操作,实用性
    难度    多个 心 理 特 质 的 混 淆 偏  强;难以处理多个心理特       强;可以处理多个心理特
          误                  质的混淆偏误             质的混淆偏误
      在数据资料的要求上,理论论辩不需要任何额外的资料,难度最
   低。相比而言,变量的测量需要在设计阶段就明确对相关的心理特质
   进行测量,这通常涉及心理量表的使用或者重复测量。而采用固定效
   应的分析则通常要求跟踪性的历时数据,其收集难度较传统的截面数
   据更高。
       就操作实践而言,理论论辩重在说理,因此,只要相关的论述具有
   说服力,就无需经验性的操作,同时,论辩过程可以以理论来处理多个
   混淆性心理特质的情况。实践难度比较大的是变量测量的策略。虽然
   从分析过程上讲,常规的软件都可以操作,但以测量为基础的应对策略
   难以处理多个心理特质并存的情况。相比较而言,这一局限并不会在
   基于个体固定效应的数据分析策略中出现。固定效应也是比较成熟的
   统计技术,常规软件也完全可以处理。
       综上所述,本文所列举的三种应对“主观解释主观”混淆偏误的策
   略各有优缺点。整体而言,变量测量的策略无论是在论证、资料还是实
   践层面上,都是三个策略中难度最大的。与之相比,理论论辩的策略难
   在理论论证的完备,而数据分析难在收集历时性数据。如果仅对比后
   面这两种方法,笔 者 认 为,数据分 析 的 策 略 更 优。首 先,正 如 威 斯 顿
   ( 犠犲狊狋犲狉狀 , 1996 )所言,社会学理论往往偏于宏大,通常难以直接对经验

    · 2 0 0 ·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