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0 - 201903
P. 210
主观变量解释主观变量:方法论辨析
者人为设定的。即研究者将某个变量定位为自变量,因此将其置于方
程右侧,而将某个变量置于方程左侧以作为因变量。但问题在于,这种
人为的设定是否能够反映真实的变量关系呢?例如,如果我们将 犡 和
犢 的位置对调,拟合以下模型:
( 2 )
犡 犻狋 =犢 犻狋β ′+γ ′犢 犻狋 - 1 + θ ′犡 犻狋 - 1 + ε ′ 犻狋
如果 γ 和 γ ′ 都显著的话,我们应当如何解释 犡 和 犢 之间的因果关系
方向呢?为了更好地考察因果关系的方向,我们可以假设不同时间段
对于
的 犡 和犢 的真实关系,如图 7 ( 犪 )所示。那么控制了 犢 狋-1 后, 犡 狋-1
也不足以消除
犢 狋 的影响依旧存在,如图 7 ( 犫 )所示。同理,控制了 犡 狋-1
的影响。如图 7 ( 犮 )所示。此时,拟合模型( 1 )和模型( 2 ),我
犢 狋-1 对 犡 狋
们会发现 γ 和 γ ′ 都会统计显著。但是,我们无法确定究竟因果方向应
该是从 犡 到 犢 还是相反。此时,如果研究者仅仅拟合对应图 7 ( 犫 )的
模型( 1 ),然后得出结论认为因果关系的方向是从 犡 到犢 ,无疑是有偏
差的。同理,如果仅仅拟合与图 7 ( 犮 )对应的模型( 2 ),并由此认为因果
关系的方向是从 犢 到 犡 也是不恰当的。换句话说,无论模型( 1 )还是
模型( 2 )都难以展现图 7 ( 犪 )这样的交互关联。
图 7 :滞后模型
除了因果关系的方向之外,在处理“主观解释主观”问题的时候,第
· 2 0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