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5 - 201902
P. 215

社会· 2019 · 2

   现代语境下的“科学”“技术”“经济生产”等相关的内容则受到极大的关
   注,这既包含对“公主的嫁妆”中那些“生产性”的资料、工具与工艺的强
   调,也包含 对 一 些 在 原 本 语 境 中 与 科 学 技 术 或 经 济 生 产 无 关 的 内
   容———如“堪舆”———进行“技术化”的解释。
       由此,至 20 世纪 40 年代,作为“技术传播者”的文成公主形象已经
   被塑造出来,并奠定了当代中国人对这一历史人物及历史上唐、蕃关系
   之认知的基础。尽管 1949 年之后,关于文成公主及其“和蕃”一事的历
   史定位仍有很多讨论,但这一角色形象一直延续了下来,并成为现代中
   国民族史书写中该人物形象的主要维度。 14

       六、讨论:“进步史观”与近代中国的民族史书写

       以上文字梳理了汉、藏历史文献中三种不同的“文成公主”叙事。
   其中,前两种叙事皆来自古代文献,展示了汉、藏两个文明体各自对宇
   宙及其文明秩序的理解———前者是“礼乐”秩序下以“华夏”为中心的
   “天下”体系,后者是“佛教”秩序下的多中心体系。第三种叙事则来自
   近代汉语世界的“民族主义”史学,它显示了近代中国在“民族—国家”
   背景下重塑“多民族政治体”之“内部秩序”的努力。这一新秩序舍弃了
   传统史学中由“大国服饰礼仪之美”所构建的“文明指标”,转而提炼出
   一条以“历数”“农工”“医药”“衣食住”等构成的“技术指标”。
       要理解这一“技术指标”的意义,需要将之置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
   与思想变迁的整体背景中予以分析。本文以下将展开一个拓展性的讨
   论,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是近代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民族—国家”
   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其二则是“社会进化论”在近代中国社会思想中
   的核心地位及其对“民族史”书写的影响。
       (一)近代“多民族中国”的结构性困境
       “民族—国家”体系是近代世界的基础性结构,但这一体系自产生
   之初就伴随着一个悖论:一方面,“民族—国家”由于对内部同质性的追


   14.1960 年前后,在拉萨平叛和历史剧风行的背景下,有多部以“文成公主”为主题的戏剧出
   品,其中较著名者为田汉的话剧《文成公主》、张步虹的越剧《文成公主》和许宝驹的昆曲《文成
   公主》。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这几部剧作都将重点放在了“民族团结”的主题上,但亦保留了
   “文成公主”作为文化与技术“传播者”的形象。关于这几个剧本的叙事特点的研究将是一个
   有趣的问题,需要专文另述。
    · 2 0 8 ·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