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9 - 201902
P. 219
社会· 2019 · 2
20 世纪 80 年代末,费孝通( 1989 )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
理论体系,可以被视为中国学者跳出“进步史观”框架,对“多民族中国”
之“内部秩序”的结构性矛盾进行理论回应的努力。“多元”与“一体”作
为两个关键词,恰反映了费孝通对中国民族史书写之枢机的体认。但
严格地讲,这一理论体系只是一个具有框架性的开端,它的意义更多地
体现在明确了民族史研究的问题意识,而远非解决了这一矛盾。 17
在这个意义上,直至今日,中国的“民族史”研究仍然没能完美地解
决在一个多世纪之前所遭遇的结构性困境。在旧有的“天下观”与“四
夷传”的叙事模式丧失合法性后,现代中国需要在“民族—国家”的体制
下,重建一种调和“多元”与“一体”之关系 的 “多民 族中国”的历史 叙
事。 18 这一目标还远未实现。
参考文献( 犚犲犳犲狉犲狀犮犲狊 )
阿底峡尊者 .2010. 柱间史:松赞干布的遗训[ 犕 ] . 卢亚军,译注 . 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
安德森,本尼迪克特 .2005. 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犕 ] . 吴轈人,译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巴卧·祖拉陈瓦 .2010. 贤者喜宴———吐蕃史译注[ 犕 ] . 黄颢、周润年,译注 . 北京:中
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柏尔 .1930. 西藏之过去与现在[ 犕 ] . 宫廷璋,译述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达仓宗巴·班觉桑布 .1986. 汉藏史集———贤者喜乐瞻部洲明鉴[ 犕 ] . 陈庆英,译 . 拉
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
杜赞奇 .2013. 历史意识与国族认同:杜赞奇读本[ 犕 ]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费孝通 .1989. 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犑 ] . 北京大学学报( 4 ): 1-19.
葛兆光 .2011. 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犕 ] . 北京:中华书局 .
葛兆光、徐文堪、汪荣祖、姚大力 .2016. 殊方未远:古代中国 的 疆 域、民 族 与 认 同[ 犕 ] .
北京:中华书局 .
胡鸿 .2017. 能夏则大与渐慕华风———政治体视角下的华夏与华夏化[ 犕 ] . 北京师范大
学出版社 .
黄次书 .1947. 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 犕 ] . 上海:中华书局 .
霍巍、王煜、吕红亮 .2015. 考古发现与西藏文明史(第一卷):史前时代[ 犕 ] . 北京:科
学出版社 .
柯文 .2002. 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 观 在 美 国 的 兴 起[ 犕 ] . 林 同 奇,译 . 北 京:
中华书局 .
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1.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犕 ] . 北
17. 费孝通以“多元一体”为框架,提出了一种对中国民族史的整体论述,但这一论述并未在逻
辑上消弭“多元”与“一体”间的紧张关系,而只能辅以大量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和经验观察
来予以平衡。关于该体系的理论困境并非本文重点,需专文另述。
18. 在过去的十年间,关于“何为中国”的讨论日益升温,正体现了这一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
性。相关争论可参见葛兆光( 2011 )的《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葛兆光、汪荣
祖等多位学者合著( 2016 )的文集《殊方未远:古代中国的疆域、民族与认同》。
· 2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