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33

社会· 2019 · 1

   “现在”向着过去或未来做来回拉扯的延伸,向纵深的历史和宽广的社
   会世界产生投射、反射和衍射作用,宛如物理学家所考察的量子世界,
   其实也是对浩瀚宇宙的探秘一样。 8

       社会学这门学科诞生伊始,在科学的探求中所寻找的便不是单纯
   的线性因果关系,而是在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场中,研究各种社会构成
   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或用涂尔干的话说,是一种共变关系。无论是相
   关关系还是共变关系,首先都是对某种“单向度的科学”之傲慢的质疑。

   在韦伯看来,所有社会现象都脱不开其历史质性( 犺犻狊狋狅狉犻犮犻狋 狔                   ),与每个
   人的观念构造和历史命运紧密相连,怎能完整建构出纯客观的真实?
   因此,社会学所追查的客观性,或社会学所遵循的研究方法,自有别致
   之处。
       在“事件化”过程中,如何建立上述相关或共变关系,找到事件序列
   中的关联性( 犾犻狀犽犪 犵 犲 ),是个案研究迈出的首要一步。关联性的确立,有
   展开的手法,也有收敛的手法。应星的《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便是一
   个研究范例,即通过“事件化”连续演绎的脉络来展开多重社会性关联
   的过程。正因为上访是一种因不满于基层政府而不得不越级诉诸于上
   级政府的“逻辑悖谬”行为,所以必然具有浓厚的、可延展的故事性,并
   且,随着上访者与不同层级的政府及其行政官员逐次逐级发生关联,双
   方也必然每一次都在重新塑造抗争和支配的逻辑及意义。可以说,就
   像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那样,事件的推动展开过程,就是双方
   逻辑各自不断翻转和拓展的过程,因而持续形成了往复拉扯的共变关
   系,你出一手,我应一招,就像应星所说的“上访的谱系学”那样,“事件
   化”的自然过程展开了所有社会运行的逻辑切口:如何随故事的演化来
   判断个别上访与集体上访的断点、越级上访的尺度、合理上访与缠访的
   断点、高层与基层对上访态度的差异、平常时期与特殊时期的断点,等
   等,便成了民众与国家之治理博弈的关键环节(应星, 2001 : 315-317 )。
   而这其中,有关社会具体运作中的民众的“问题化技术”、国家的治理
   术、真相与话语的生产方式等也都得到了微妙复杂的呈现。
       相比于展开性的关联性方法,收敛性的个案研究策略则着重于可
   重复的、稳定性的共变关系。刘世定以乡镇企业为例所做的关于占有


   8. 王铭铭( 2016 )提出的“超社会体系”的观点,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启发意义。

    · 2 6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