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20

迈向社会全体的个案研究


   类、土地面积、土壤质量的监控和分配以及国家领土安全的治理(福柯,
   2010 ; 犉狅狌犮犪狌犾狋 , 2007 )。
       从当前中国土地经济与治理的重大议题出发,杜月( 2017 )的个案
   研究考察了城乡统筹、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等土地项目的实施过程,发
   现一个重要现象:一方面,中央政府通过勘察、遥感等技术建立起了覆
   盖全国的土地信息系统,依此对地方政府实施监控治理;另一方面,制
   图术也为地方政府打开了新的治理可能性,即通过绘图将实际地理空
   间进行抽象化,通过空间重组,利用图层的挑选和叠加重塑,隐藏了扩
   大和合并项目等实践所带来的社会矛盾。于是,中央和地方之间围绕
   制图术形成了空间博弈,反映出项目治理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总之,空
   间无论 作 为 一 种 社 会 配 置,还 是 作 为 一 种 治 理 技 术,都 需 要 通 过
   犵 狉犪 狆 犺 狔 的方法先行加以描绘。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个案的制表和绘
   图活动,都会依据不同的社会系统或治理层级而形成不同的呈现形态,
   其间的对应、交织或错位关系便是研究发现的灵感来源。
       除个案研究的空间技术外,时间亦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一般来说,
   犺犻狊狋狅狉犻狅 犵 狉犪 狆 犺 狔 常被历史学家称为“历史编纂学”,认为是研究历史典籍
   的书写内容与形式之关系的学问,即“历史本身蕴涵的史学议题与时代
   思潮的相关度”(朱维铮, 2006 )。不过,这门学问的重心,波考克( 2014 :
   4 )说得更清楚些,即历史学家在历史解释中要特别注意语境或话语的
   复杂性,要把附加在文本和言说中的意义纳入时代的社会语境和脉络
   中,因此,“话语分析”才是历史编纂学的核心。波考克研究的着力点是
   经典政治思想文本,但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文本或言说这些历
   史的载体来说,也同样有启发性。根本上说,所有过去都因为有了当下
   的效应才会具有历史性,克罗齐、布洛赫和福柯等都说过类似这样的
   话:一切历史都是一部当代史。因而,无论是大历史,还是一个小人物、
   小村庄的微小历史,无论是书写的记忆,还是言说的记忆,都具有历史
   编纂的特点。此外,历史还有个特点,就是要有各种形式的“物质性”载
   体,哪怕是存留在记忆之中未曾言说的东西,或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日常
   生活状态,都具有潜在的历史性。个案中的访谈,就是将这种历史性调
   动和实现出来的手段。
       严格说来,纯粹的现在只是一种时间性的形式,构成现在的却是过
   去与未来之间的关联,无法脱离历史所提供的一切内容。且不说那些

                                                           · 1 3 ·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