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社会》2019年第1期
P. 111

社会· 2019 · 1

   的认识引导出“比较”新的意涵。再比如,面对控制困境,书写者悄悄地
   改变了作为“控制性比较”方法基础的“相同性”( 犪 犵 狉犲犲犿犲狀狋 )与“不同
   性”( 犱犻狊犪 犵 狉犲犲犿犲狀狋 )的意涵。使所谓不同性成为相同性的特定表现形
   式。结构视角将这些方法笼统地视为少案例( 犛犿犪犾犾-犖 )比较,却忽视
   了它们具有的不同意涵。这样的意涵也引导了不同的方法实践。比
   如,在第一个例子中,书写者需要对整个赋意过程进行理论化,而不再
   是将过程分割为不同概念以展开比较。在第二个例子中,书写者则需
   要首先以“条件—应对”构建因果叙事,然后再有意识地调节概念抽象
   层次,将不同性处理为相同性的特定形式。对意涵构建过程的揭示将
   建立一种新的方法知识系统。只有在思想史视野中,这样的知识才可
   以呈现。
       第三,思想史视角相信研究方法意涵必须通过文本阐释才可以呈
   现( 犔犪犆犪 狆 狉犪 , 1982 : 50 ),而结构视角忽视了文本阐释对理解研究方法的
   作用。研究者依靠自己所具有的某些知识对方法进行归类评价,文本
   在此过程中没有作用。思想史视角恰恰相反,它将文本视为思想过程
   的载体,将文本阐释视为理解思想过程的必经之路。对文本的分析就
   是对书写者思想过程的分析,也是对产生于其中的方法意涵的分析。
   文本分析既要关注书写者明确表达的意向,还要关注那些并未言明的
   策略。比如,前者表现为在《国家与社会革命》( 犛犽狅犮 狆 狅犾 , 1979 )一书中,
   作者如何明确说明了她所面临的控制困境。我们由此可以知道,这样
   的困境是被作者所认识到的,而克服此困境也正是作者的主要意向。
   再比如,后者表现为在此书中,作者如何悄悄区分“变量”与“变量的特
   定形式”,从而改变了自己之前宣称的对案例相同性与不同性的定义。
       可见,视角的转换使我们可以揭示书写者复杂意向中的知识生产
   过程。 4 下面,我们将详细展现这个思想过程。

       二、构建合理性:方法论引导下的研究方法选择

       我们将着重展示质性研究中的三种方法论逻辑, 5 它们虽然内容


   4. 一些学者已开始关注书写者如何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体现他们对因果性的理解,而不只是
   看他们如何宣称该怎么发现因果性( 犃犫犲狀犱犪狀犱犘犲狋狉犲 , 2013 )。
   5. 本文并不打算全面展示所有方法论,而只是根据说明论点的需要列举三种。比如,熟知的
   批判实在论( 犮狉犻狋犻犮犪犾狉犲犪犾犻狊犿 )等方法论就没有出现。
    · 1 0 4 ·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