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70

“佛王”与皇帝:清初以来滇缅边疆银矿业的兴衰与山区社会的族群动员


   户换盐,再将盐运到矿区出售,这个群体是外地汉人移民与不同土著群
   体的混合,他们一半从事农业、一半从事贸易,很难直接区分谁是土著、
   谁是移民。“沿边一带夷民杂处,交界之外,夷汉时相往来,盖因承平日
   久,中外一家,有民人就往夷地耕种,亦有夷人依附汉人,来往内地贸易
   居住,彼此结亲、衣冠相混、语言相从,一时断不能区别夷汉。” 5

       总结来说,在江外山区的各大银厂,为了维持包括矿工、矿商和其
   他行业数十万人的生活和生产需求,除了要保障粮食的供应之外,还需
   要保障盐、铁、炭、油等生产所需的物料供应,以及支持性的交通运输及
   市场网络。就矿区复杂的物资流动体系来说,整体上对各个交易环节
   中物资供应的配合度要求非常高,任何一个细小的材料供应环节都不
   可或缺,否则就会影响生产流程和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除此之外,至
   嘉庆时期,经过长期开采,各大银厂的银矿资源日益萎缩,加之周围森
   林因长期烧炭面积减少,冶炼用薪炭成本上涨,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此
   时,冶炼用盐和矿区食用盐突然短缺、涨价,与盐有关的供应环节受到
   严重影响,因此,物资供应的变化成为导致矿山生产体系快速萎缩、停
   滞的重要影响因素。盐政危机致使数十万山区人口的生计受到影响,
   同时加剧了矿工失业的社会危机,各大银矿在嘉庆时期相继停产并被
   清政府关闭。银矿业的萎缩引发了另一个社会后果,即大量失业的矿
   工和物流从业者徘徊于各土司辖地寻找出路,其中一些人成为铜金和
   尚的追随者,逐渐走上与清政府对抗的道路。

       三、铜金和尚

       (一)杨德渊与他的弟子们
       从鸡足山流亡至缅甸木邦的和尚杨德渊于乾隆四十七年( 1782 )后
   开始在澜沧江沿岸及茂隆银厂、募乃银厂、悉宜银厂一带传播大乘教。
   他所传的大乘教源自大理鸡足山,教义强调儒、佛、道“三教合一”,并以
   转世佛王的方式传承宗教与政治军事的领导权。具体来说,大乘教主
   张按照东、西、南、北的方位逐级发展信众。 6 杨德渊继承了鸡足山大乘
   教的基本理念与佛、道科仪结合,将信仰、仪式与村寨政治军事组织整


   5. 北京故宫档案,宫中档朱批缩微, 04-01-31-1754-05 ,永保奏折,嘉庆八年六月四日。
   6. 参见《张允随奏稿》(方国瑜,卷 8 , 2001 : 685-690 )。

                                                           · 6 3 ·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