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68

“佛王”与皇帝:清初以来滇缅边疆银矿业的兴衰与山区社会的族群动员


   铜金和尚为核心的新兴政治力量的发展。在众多的山区头人中,铜金
   和尚是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导师兼政治领袖。
       嘉庆皇帝即位之初( 1796 )就发现清缅战争期间云南各地累积的地
   方政府财政亏空已经成为严重问题,于是下令严格清查,各级官员骤然
   面临巨大的政治压力。问题在于,嘉庆皇帝登基后要清理的前朝旧账、
   地方官员要填补的巨额盐课亏空,只能围绕着增收盐课来想办法。产
   盐州县的官员们只得配合上级,将新增税收摊派到盐课中,想办法多卖
   盐、强迫民众购买超出日用所需及家庭经济负担能力的盐,以达到短期
   内多征收三十多万两盐课银的目标。为了满足销岸各地府州县的应急
   之需,在威远江盐井区,威远州同知孙峻德下令沿江各盐井的灶户停止
   向澜沧江以西即“江外”销售私盐,将所有产盐都作为供应临近州县的
   官盐。官府禁止盐井将余额盐转卖给从事银矿区与盐区日常贸易的以
   倮黑为主的山区土著,长期以来供应江外山区和银矿的价格便宜的余
   盐供应链中断,矿区供盐紧缺,价格昂贵,山区民众的生活用盐供应也
   受到极大影响。盐政的变化阻断了澜沧江西岸各土司辖地的余盐供
   应,官府变相抬高盐价使银矿的生产成本增加。为了解决盐课亏空的
   问题,地方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将危机转嫁给山区民众和矿商,压缩了银
   矿生产的利润空间,使矿区运营成本高企。
       这里本文需要简单回顾清初以来滇缅边疆政治格局的转变。由于
   从各省迁入云南西南部的移民不断增加,雍正时期清政府在云南强力
   推行“改土归流”, 1729 年在威远、镇沅一带的哀牢山以南地区新设普
   洱府,下辖他郎、威远、宁洱、思茅等州县;威远土知州被撤销。在威远
   江流域各盐井被收归官营之后,以前在盐井沿线生活的居民被迫迁往
   澜沧江西岸山区,原先生活在这里的一部分土著群体受到挤压,又迁往
   怒江沿线的佤山一带( 犕犪 , 2013犫 )。原先生活在盐井地区的不同群体
   迁到澜沧江西岸山区之后,官方档案将这些与官方对抗的山区民众统
   称为“倮黑”或者“倮黑匪”,实际上其中包括了不同的人群,既有原来的
   土著,也有不同时期迁来的移民;既包括原来居于威远江沿线的倮黑、
   摆夷、窝尼等族群,也有从蒙化府迁来的蒙化人,从剑川、大理、临安等
   州县迁来的移民和主要从事远距离贸易的回民,再加上从江西、湖南、
   贵州等各省迁来的工矿移民,不同人群混杂在一起,共同卷入了山区社
   会重构的局势中( 犌犻犲狉狊犮犺 , 2006 : 127-158 )。随着地方经济联系日益

                                                           · 6 1 ·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