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64
“佛王”与皇帝:清初以来滇缅边疆银矿业的兴衰与山区社会的族群动员
“边疆”视为一种地方社会类型,在具体的历史脉络中探讨边疆社会建
构的影响因素,以地方民众的生活与国家政治格局的相关性为视角,分
析不同国家体制之间的交错与纠葛以及国家力量的扩展、碰撞或收缩
对边疆民众社会生活的影响,进而以更细节的方式展示边疆领域的社
会能动性与文化创造能力发展的具体过程。总体而言,本研究意在指
出清朝与东南亚国家政治框架中边疆体制的延续与变化,清晰展示了
东南亚高地和西南山区社会文化与身份的重构以及制度创新的过程,
这一过程与国家体制和国家政治密切相关,并以此回应“高地无国家”
及掸 傣低地的“分割型”或“曼荼罗型”国家的历史想象之“非历史”特
质 ( 犛犮狅狋狋 , 2009 ; 犎犲犻狀犲犌犲犾犱犲狉狀 , 1942 ; 犜狅狅犽犲狉 , 1996 ; 犗 ’ 犆狅狀狀狅狉 , 2000 ;
犔犲犪犮犺 , 1964 )。
木邦土司辖地内的波龙银厂在明代就已经聚集了数万名矿工开采
银矿,来自各省的矿工汇集于木邦西北山区。在滇缅边疆一带山区,一
个大型银厂的正常运作需要两三万人,其中包括挖矿、冶炼、供应等工
序的人力和物流运输从业者,矿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产业链的支撑。在
木邦与阿瓦之间的山区,勐密、勐谷附近的宝石厂和玉石厂也聚集了大
量来自内地的工人和商人,他们不断将开采的矿产运回内地。明初,这
些矿区原属木邦军民宣慰司管辖,明万历以后,逐渐被新兴的勐密土司
占据。在这些地区,明朝虽然也派出矿监参与土司的管理,但是随着缅
甸洞吾王朝的扩张,勐密土司转而听命于洞吾王朝,缅王在勐密矿区获
得了稳定的税收(王崧, 1995 : 428 )。不过,波龙银厂则一直处于木邦土
司的辖地范围。明末清初的战乱时期,跟随南明永历朝廷逃往缅甸的
明朝旧臣、随从及其子孙逐渐在波龙银厂附近居住下来,成为银厂的主
要控制者,这个矿商集团自称“贵家”。乾隆时期,贵家首领宫里雁控制
了波龙银厂,宫里雁娶摆夷土司之女囊占为妻,在当地颇有势力,与洞
吾王朝亦关系密切。乾隆十七年( 1752 ),缅甸木梳地方头人雍籍牙起
兵,攻破阿瓦城,建立贡榜王朝,取代了洞吾王朝。控制波龙银厂的宫
里雁拒绝向新王雍籍牙交税,并组织军队与雍籍牙对抗,乾隆二十三年
( 1758 ),雍籍牙军队攻陷木邦后占领了波龙银厂,宫里雁率领三千多名
手下逃往孟连,孟连土司收留了他们并借机向他们索要了大量财物。
两年后,雍籍牙病死,其子莽纪觉继承王位。当时的云贵总督吴达善得
知,有不少跟随永历朝廷流亡缅甸的明朝遗臣留下来的贵重财物被贵
· 5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