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社会》 2018年第4期
P. 63

社会· 2018 · 4

   各土司相互之间长期通婚,并沿山脉、河流划分辖地范围,稳定的地方
   政治格局从明朝延续至清代。本文所谓的“滇缅边疆”指介于清王朝和
   缅甸王 国 之 间、以 各 土 司 辖 地 为 中 心 的 区 域。 乾 隆 年 间 清 缅 战 争
   ( 1762 — 1769 )之后,清政府失去了对木邦和勐艮两土司的控制,但与其
   相邻的耿马、孟连、车里等土司仍然听命于清朝。至 1886 年缅甸沦为
   英国殖民地之后,缅甸掸邦木邦、勐艮土司与云南耿马、孟连土司之间
   的辖地界线,大部分成为后来中缅两国协商划分南段边界的依据。
       明末清初以来,越来越多的外省移民迁入这一带山区,许多大型银
   矿及少量铜矿得以迅速开发。数十万新增人口深入到山区各地,与土
   著居民相混杂。清初至清中期,滇缅边疆的社会政治格局急速改变(马
   健雄, 2013 : 43 )。清缅战争后,随着缅甸王国和清朝政局的变化,木邦、
   耿马、孟连、勐艮等摆夷土司因长期受到清朝和缅甸两方国家政治力量
   的掣肘,渐渐无力控制各银矿区,临近各府州县受制于政治管辖权,对
   山区事务亦鞭长莫及。同时,一些新兴宗教流派随着移民的进入快速
   流播,与秘密社会组织相结合在矿工中迅速发展,进而扩散到矿山周围
   的山区土著社会中。尤其是乾隆年间,大乘教在这一带矿区发展成为
   新兴的宗教力量,其宗教导师铜金和尚乘势而起,将政治影响力迅速扩
   大到澜沧江西岸山区。在近四十年的时间里,当地大乘教的创立者改
   心和尚(杨德渊)和他的弟子铜金和尚(张辅国)等人成为整合山区社会
   的主要力量。铜金和尚更是积极利用矿工组织、矿区商业网络和私盐
   贸易之间的交错关系,设法在官府与土司之间寻求新的政治机会与发
   展空间。 1796 年,新登基的嘉庆皇帝为了清理清缅战争的残局,直接
   主导了针对铜金和尚的剿抚决策,经过二十年的拉锯斗争,铜金最终因
   抵抗失败被杀。本文通过检视铜金和尚成为官府眼中的政治投机者和
   地方民众心目中的“佛王”的双重过程,分析讨论清初至清中期,随着滇
   缅边疆政治格局的变化,新制度的创立者的社会动员力与国家体制之
   间的关系以及清朝的国家力量在边疆伸缩的体制性原因,并以此为出
   发点,探讨地方能动性的发展与国家力量的纠缠对倮黑(拉祜)族群身
   份建立的影响。
       近年来,从思想史或观念史的角度,学界就“天下”体制的运作或如
   何界定历史上的中国与边疆问题已经有不少讨论,但是撇开抽象概念
   的辨析,就具体区域、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案例仍然少见。本文力图将

    · 5 6 ·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