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社会》2018年第3期
P. 19

社会· 2018 · 3

   会关系提供了稳定的组织基础。不同的流动轨迹导致了不同的网络结
   构特点,并且因不同时点、不同区域空间而变化。
       为了进一步分析行政区域中人事流动网络的结构,在这里,本文尝
   试将一些网络类型概念化,以利于对经验现象的分析和解读。依网络
   分析的视角,我们考虑下面两个维度:( 1 )局部“集聚系数”( clusterin g
   coefficient ),即在网络局部上不同节点(机构)的邻接点间的三元闭合
   关系。 4 三元闭合程度越高,局部集聚程度越高。局部集聚有助于局部
   网内的邻近各点间的信息传递和同质性,但易产生局部封闭效应,从而
   导致全网中不 同 局 部 的 异 质 性。( 2 )“平 均 途 径 长 度”( 犪狏犲狉犪 犵 犲狆 犪狋犺
  犾犲狀 犵 狋犺 ),即从网络的某一节点到任何另一节点最短途径的均值。网络
   的整合度与平均途径长度成反比,即途径越短,网络中信息、资源的流
   通就越顺畅,整合程度越高。我们将这两个维度的意义用“局部关联
   度”和“全网整合度”这两个概念加以概括。不同的网络结构蕴含着不
   同的治理模式。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这两个维度的关系上提出以下
   四种不同治理模式(见表 2 )。

            表 2 :局部关联度与全网整合度两个维度上的治理结构类别
                                        局部关联度
                                   低               高
                    高           ( 3 )科层制        ( 4 )小世界
          全网整合度
                   低            ( 1 )碎片化        ( 2 )蜂窝状

      ( 1 )碎片化世界。局部“集聚系数”和“全网整合度”都低的情形意味
   着,不但局部各节点间关系松散,而且整个网络的整合性也较弱。这一
   情形类似于通常观察到的各部门各自为政、松散关联的“碎片化”状况。
       ( 2 )蜂窝状世界。当局部“集聚系数”较高而“全网整合度”较低
   时,这类似于政治学家许慧文( 犛犺狌犲 , 1988 )提出的“蜂窝状”结构,即各


   4. 在这里,有必要区分“网络距离”与“物理距离”。前者指特定的网络关系。两个机构可能在空
   间上彼此为邻,但老死不相往来,因此有着很长的网络距离。同样地,两个机构可能在物理距离
   颇远的不同办公地点,但因有频繁的人员交流而发生密切关系,因此网络距离很近。在技术上,
   局部集聚程度测量有两个指标: 犵 犾狅犫犪犾犮犾狌狊狋犲狉犻狀 犵 犮狅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狋 和 犾狅犮犪犾犮犾狌狊狋犲狉犻狀 犵 犮狅犲犳犳犻犮犻犲狀狋 。虽然英
   文名称容易引起误解,但实际上这两个指标都是关于“局部”(网络中的三元闭合)集聚程度的测
   量,只是测量方法不同。依文献惯例,本文使用前者(参见 犝狕狕犻犪狀犱犛 狆 犻狉狅 , 2005 )。

    · 1 2 ·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