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社会》2018年第1期
P. 26
“田野”经验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常还会反复阅读文本和访谈资料,远距离地思考案
例中的故事,重新连接和验证事件及其因果关系,并且将它们与已有的文
献积累加以关联;在做完这样“乏味”而艰苦的工作之后,再去作追踪调研,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新收获和新发现。最后,值得强调的,是需要站在被调
查者的立场上想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关注被调查者的态度和立场、做
事情的策略和逻辑。还要注意“进得去,出得来”。
总之,从观察到理解,需要完成从“常识”到“支配的知识”再到“理
解的知识”的跨越,这是探寻日常生活逻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提出一个好问题:从疑问到提问
在任何科学中,正确地提出问题通常都会事半功倍。那么,什么是
一个好的学术问题,或者怎样把问题“问题化”,也就是把一个经验层面
的问题变成学术问题呢,这是研究中必须花力气解决好的事情。这首
先从产生疑问开始,好奇和敏感,则是产生疑问的前提。好奇来自志
趣,敏感是一种研究经验和学术训练。对现象和理论始终保持好奇和
敏感,是研究者最为可贵的基本素质之一。有这种素养的研究者,时时
处处都可以对现象和文本产生疑问,从疑问中提炼问题。好的学术问
题一般源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现实状况让你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二是
学术研究的理论脉络中还存在哪些不能解释新发现的缺失,有什么“问
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从疑问到提问的跨越,通常都是个案现象和问题扩展的结果。如
果不完成这个跨越,就只能停留在对现象的说明上,既不能完成学术的
研究,也不可能从基础性的研究中提炼出政策性的建议(注意不是诠释
政策)。最难之处,是因为经验陈述的真假是一个实然的问题,而逻辑
陈述的真假是一个应然的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追问和反问“为什么”来
提炼问题。同时也请注意,不同的提问所针对的现象和关照的议题是
不同的。譬如,如果提出的问题是,在国家和地方政策并未特别眷顾某
个群体的情况下,他们为什么并没有滑到最危急的境地?在这个问题
下,你可能就会关注社会支持系统、家庭保障和社区救助;反之,在另一
个问题下,如在政策和意识形态都特别倾斜于这个群体下,为什么好的
制度设计并没有受到这个群体的认同,也并未产生出有利于这个群体
的结果?你可能就会关注和分析是否是制度出了什么问题,或者制度
为什么会失败。当然问题的确也可以是“正向”的,可是它必须超越人
· 1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