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0 - 《社会》2018年第1期
P. 200

政治信任、社会网络与抗争倾向:基于 53 个国家和地区的实证比较


   于通 过 抗 争 争 取 政 治 参 与 ( 犓犻狋狊犮犺犲犾狋 , 1986 ; 犆狌狕á狀 , 1991 ; 犅狉狅犮犽犲狋狋 ,
   1991 )。
       更多学者认为,相较于威权国家,民主国家的政治结构开放程度更
   高,这降低了抗争的行动成本。一方面,民主化促进了公民权利的保障
   和社会组织的建立,进而促进了抗争动员与协作;另一方面,在民主化
   过程中,拥有资源的中间人———政治企业家———获得了众多机遇,更频
   繁地成为政府官员和社会抗争者之间的联系人,进而推进抗争动员(蒂
   利, 2009 : 51 、 74-77 、 82-83 )。因此,民主政权下民众诉诸抗争行为的
   可能 性 更 大,社 会 抗 争 行 为 更 加 频 繁 ( 犜犪狉狉狅狑 , 1994 ; 犛犮犺狅犮犽 , 1999 ;
   犓狉犻犲狊犻 , 犲狋犪犾. , 1995 ; 犚狅狅狋犲狊 , 2003 ; 犉狅狑犲狉犪犽犲狉犪狀犱 犔犪狀犱犿犪狀 , 1997 ;
   犇犪犾狋狅狀犪狀犱犚狅犺狉狊犮犺狀犲犻犱犲狉 , 2002 ; 犇犪犾狋狅狀 , 犲狋犪犾. , 2010 )。 迈 耶 和 塔 罗
   ( 犕犲 狔 犲狉犪狀犱犜犪狉狉狅狑 , 1998 )甚至断言,西方社会正日益转变为一个“运
   动社会”。此外,一些研究还对民主国家进一步加以区分,通过跨国比
   较研究发现老牌民主国家的民众的抗争倾向比新晋民主国家的民众更
   高,表明民主化程度和抗争倾向之间存在正向关 系( 犑犲狀犽犻狀狊 , 犲狋犪犾. ,
   2008 ; 犇狌犫狉狅狑 , 犲狋犪犾. , 2008 )。而在威权国家,国家权力集中程度相对
   较高,行政机构垄断了包括军队和警察在内的绝大部分资源,政治决策
   较为封闭,为公众提供的政治机会很有限,集体抗争的行为成本很高,
   发生抗争的可能性较小( 犇犲犾犾犪犘狅狉狋犪犪狀犱犇犻犪狀犻 , 2007 )。
       基于以上讨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 4 :宏观的政体类型对个体的抗争倾向具有显著影响,与威权
   政体相比,民主政体下的个体更倾向于诉诸抗争行为。
       (三)跨层次交互:个体因素、政体类型与抗争倾向
       既然抗争政治研究在宏观、微观两个层面上发展出了不同的研究
   取向和理论路径,那么不同层面的因素如何共同作用于个体的行为选
   择?宏观层面的因素与微观层面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交互关系?
   2008 年,《国际社会学杂志》( 犐狀狋犲狉狀犪狋犻狅狀犪犾犑狅狌狉狀犪犾狅 犳犛狅犮犻狅犾狅 犵狔         )以
   社会抗争为主题组织了一期专栏,其中两篇文章研究了影响抗争行为
   的两个层面的因素。詹金斯等人( 犑犲狀犽犻狀狊 , 犲狋犪犾. , 2008 )对 1990 年的
   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抗争行为是现代化进程的产
   物,现代化有助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民主化、国家能力提高、妇女就业
   率提高、左翼法团主义崛起,这些宏观因素提高了个体诉诸抗争的可能

                                                          · 1 9 3 ·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