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6 - 《社会》2018年第1期
P. 106

“以火为政”:明清时期梧州城火政与区域社会的变迁


       朝,时有灾于火。康熙六十年太守黄公于城内始建庙祀火神
       ……然神不主而像则未知,其为荧惑与?心与?篋与?祝融
       火正与?盖自是梧民无布新之惊矣!迨岁之癸酉甲戌,城南
       大火,乙亥复火。维时太守永公来?兹土,既听于民,亦听于
       神,政平民和,道路桥梁,坊表古迹,无废不兴,尤鯜念火灾。
       修火政、置水具、选火兵、诣火神,以告虔然于庙之湫隘。像之
       于邑,谓神灵之滋恫也。捐俸谋以新之,而司马李公亦乐赞
       ,暨同城诸当道者、邑之人士,遂踊跃趋事,扩旧址、高殿宇,
       焕其像貌,翼以回廊,右库左厨。经始于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内
       落成。(李百龄, 2010 : 451 )
       材料显示,李家与官府共同倡修后,城内邑绅均踊跃趋事。而李朝
   柱能担任碑记的撰写人,更是彰显了李氏宗族在城内的地位。同时,此
   次火神庙重修并非简单重塑神像,而是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通过邑
   绅与官员的合作,水具、火兵等具体的火政事务被重新组织与安排。李
   氏宗族通过上述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其名门望族的地位。
       康熙末年李家重修火神庙的举动,除彰显其在救灾、赈灾事务方面
   的参与外,还凸显了对火政宗教的改变。康熙末年的重修,使火神在宗
   教祭祀系统中的地位重新上升,成为地方官府与士绅互动与合作的中
   介。这一改变与以李家为代表的士绅阶层的出身有着密切关系。前文
   已述,火神庙在明代属军队火政范畴。有明一代,为了防守来自西江上
   游的瑶人,明政府将梧州附近的许多瑶、僮等土著编入军户。
           瑶僮胜代取为狼兵,今皆编户,无异齐民。间有读书,入
       泮者亦可见教化。(李百龄, 2010 : 375 )
       明清鼎革之际,这些土著瑶僮中的一部分经历了由军户而及士绅
   的过程。李氏正是其中的代表。李氏宗族的原籍地长洲华严坊,现仍
   存有赵公元帅一庙。该庙为华严坊的村庙,内祀赵公元帅。根据当地
   老人的口述,赵公元帅为明代的元帅,因平定西江流域“瑶乱”有功而受
   封,并赐居长洲。此外,该村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仍保留着浓厚的习武
   传统。神明的故事与村落的风俗从不同层面证明李氏宗族很大可能为
   明代军户之后。因此,火神地位的重新上升实际上是前明军户跻身士
   绅阶层并影响梧州社会的结果。
       清代梧州火政问题变化的第二个原因主要在于大量广东商民的流

                                                           · 9 9 ·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