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9 - 《社会》2017年第5期
P. 159

社会· 2017 · 5

   而学校、生源省份和专业类别也分别被转换成一系列的虚拟变量,在结
   果解释时,系数将省略不表。

       五、分析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 1 显示,来自三所精英大学的 962 名学生中,四类学生分别有
   449 名、 344 名、 105 名和 64 名。我们的研究感兴趣的群体是表 1 中的
   自主招生中被破格录取的学生。
       从家庭背景看, 78.9% 的学生来自城市家庭(即父母的户籍为非
   农户籍),约 20% 的学生来自干部家庭(父母至少有一方为处级及以上
   干部), 40.4% 的学生的父母至少有一方接受过大学教育。这些学生来

   自的家庭 2009 年收入平均约为 50513 元( 犲           10.83 )。他们中的 77.5% 来
   自省级或国家级重点高中。这与吴晓刚( 2016 )关于“谁上了好大学”的
   研究发现大致吻合,即精英学校的学生更多来自城市优势阶层,当然,
   他们已经经历过高中所读学校的筛选。
       我们除了描述分析 样 本 的总 体特征 外,也 对四类 大 学 生 进 行 分
   类比较,并特别关注自主 招 生 中“破格 录取 生”的特 征 及其表现。不
   出所料,参加过自主招生的学生更多的来 自重点 中学( 89.5% 的“破
   格录取生”和 93.8% 的“掐 尖 录 取 生”)。家 庭 背 景 也 明 显 好 于 其 他
   统招生。比如, 59% 的“破格录取生”和 65.6% 的“掐尖录取生”的父
   母至少一方受 过 大 学 教 育,而 只 有 36% 左 右 的 统 招 生 的 父 母 如 此。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破格录取生”中为处级或以上干部(即通常说的
   “官二代”)的比例最高,达 28.6% 。他们标准化的高考成绩更低,在
   校期间担任学生干部和入党的比例更高一些。
       在表 2 中,我们以“破格录取生”与其他三组学生就在校表现和毕业
   后的出路进行两两比较(两组样本 狋 检验)。除了成绩排名、英语成绩和
   自我效能感之外,破格录取和普通招生的学生在是否获得奖励、自尊感
   和大学毕业后的实际毕业的去向方面,统计学上的差异并不明显。
       在本文以下部分,我们首先将利用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
   “谁获得了破格录取”,然后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二分逻辑斯蒂回归
   模型或多分类逻辑斯蒂回归模型来比较四类学生在学业表现、社会活
   动和非认知能力、毕业去向等方面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

    · 1 5 2 ·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