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5 - 《社会》2017年第5期
P. 155
社会· 2017 · 5
得入读该大学的机会,自主招生因此变成多此一举。 6
本文利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数据资料,旨在回答以下两
个问题:首先,谁获得了破格录取资格?自主招生的破格录取生和统招
生在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高中阶段学业表现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第
二是自主招生与人才选拔,即通过自主招生破格录取的学生是否比统招
生在学业表现、组织能力、非认知能力、毕业后的就业去向等方面更优
秀?
四、数据、变量与方法
(一)数据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 犅犲犻 犼 犻狀 犵犆狅犾犾犲 犵 犲
,
犛狋狌犱犲狀狋狊犘犪狀犲犾犛狌狉狏犲 狔犅犆犛犘犛 )。该项目旨在通过搜集长期追踪数据,对
上述中国高等教育快速扩张过程和体制改革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系
统的实证研究。调查把北京市 54 所公立大学的在校学生学籍数据库作
为抽样框,采用多阶段、分层、概率与规模成比例( 犘犘犛 )的抽样方法进行
最初的样本设计。首先,我们将学校层级作为第一层抽样单元( 犘狉犻狀犮犻 狆 犾犲
犛犪犿 狆 犾犻狀 犵犝狀犻狋 , 犘犛犝 ),学科专业作为第二层抽样单元( 犛犲犮狅狀犱犪狉 狔犛犪犿 狆 犾犻狀 犵
犝狀犻狋 , 犛犛犝 )。我们以大学的行政隶属关系及是否列入“ 211 工程”名单为
依据 ,将符合调查条件的北京高校分为六层。由于在中国高等教育迅速
扩张后,精英大学的规模招生规模相对较小,而我们对这类学校的学生
又特别关注,所以,我们在样本设计中对这类学校单独分层,以保证这个
群体有足够的样本量。因此,我们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
学三所大学单独分层(下文统称为“精英大学”),另外三层为所有教育部
直属或者其他中央部委直属的“ 211 工程”大学(下文统称为“ 211 大学”)、
所有教育部直属或者其他部委所属的非“ 211 工程”大学和北京市属地方
高校(下文统称为非“ 211 大学”)。在单独分层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
中国人民大学三所大学中,我们利用 犘犘犛 抽样法各抽取 25 个专业,每个
专业抽取 20 个学生(调查总体为 2006 年和 2008 年秋季入学的本科生)。
在其他层内,根据各层的学生数目,大致成比例地抽取学校数目,结果分
别抽到 6 所高校、 2 所高校和 4 所高校。每个高校再分别抽取 15 个专
6. 一位审稿人指出,获得自主招生“录取优待”承诺的学生,可能在高考时面临较小的心理压
力,从而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但我们认为,减少学生心理压力不应该是“自主招生”的主要目标。
· 1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