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6 - 《社会》2017年第5期
P. 156
中国高等教育中的自主招生与人才选拔:来自北大、清华和人大的发现
业,每个专业 20 人。最终我们得到北京 15 所高校的 5100 名学生样本。
2009 年的 基 期 调 查 完 成 了 4771 人,应 答 率 为 93.55% 。这 些 样 本 在
2010 — 2013 年分别被追踪调查了 4 次。在最后一期的调查中,所有学生
都已毕业,有的离开北京去外地或者出国,仍有 55% 的基期样本被成功
追访到(吴晓刚, 2016 )。
“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历时 5 年,样本设计可满足不同研究需
求,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三大传统精英大学就有 1404
个样本(设计样本 1500 个),并对各学校具有代表性。由于自主招生是
在中国最好的一批大学中进行的招生改革,目的在于选拔优秀人才。因
此,本文的分析样本限定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三所精
英大学。 7 这三所大学的自主招生学生总数为 358 人。由于我们主要感
兴趣的是比较统招生和自主招生学生,需要有高考成绩的信息,故去掉
无需参加高考的 262 名保送生 8 (三校有 207 位保送生,占所有保送生的
79% ,包括 73 位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却没有参加高考的学生样本)。删除
有相关自变量缺失的样本后,最终进入分析的三校样本共 962 位学生,
其中自主招生入学的 169 位(破格选拔的 105 位和“掐尖录取”的 64 位)。
(二)变量与测量
1. 学生类别
我们根据“高考分数是否达到当年学校平均录取线”和“是否获得
该校自主招生优待”两个指标划分了四种类型的大学生: 9 普通统招生
(高考分数在该校平均录取线以下)、优秀统招生(高考分数在该校平均
录取线以上)、自主招生的“破格录取生”(高考分数在该校平均录取线
以下,因为享受了自主招生的特殊优待才得以成功入读该校)和自主招
生的“掐尖录取生”(高考分数在该校平均录取线以上,虽然获得了自主
招生优待,但实际上完全可以凭借高考分数入读该校)。
2. 学生表现
( 1 )大学学业表现
7. 其他 12 所高校参加过自主招生的学生一共只有 173 人,仅占其总样本的 5.14% 。
8. 这些学生与自主招生的学生比较,也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留待后续做进一步的研究。
9. 各校的平均录取线是根据所有样本的学生按照入学年份、入学省份和文理科目分别计算
所得。数据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本科招生网(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 犵 狅狋狅 狆 犽狌.犮狀 /)、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 犺狋狋 狆 :// 狑狑狑.狋狊犻狀 犵 犺狌犪.犲犱狌.犮狀 / 狆 狌犫犾犻狊犺 / 犫狕狑 /)和 中 国 人 民 大 学 阳 光 招 生 信 息 平 台 ( 犺狋狋 狆 ://
狉犱狕狊.狉狌犮.犲犱狌.犮狀 / 犮犿狊 /)。
· 1 4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