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社会》2017年第4期
P. 163

社会· 2017 · 2


       二、多元一体:民族与边区开发研究

       民族和边区研究是费孝通先生“两篇文章”中的另外一篇,构成了
   他“第二次学术生命”的重要部分。回顾费先生从事民族和边区开发研
   究的历程,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费先生通过不断的观察、实践、反
   思,展现了从“志在富民”到“文化自觉”转变的心路和学术历程。
       据费先生自己说,他对于少数民族和边区研究有着特殊的感情(费
   孝通, 1998犮 : 291 )。在恢复新的学术生命、三访江村之后,他就逐步展
   开了一系列的“边区行”。与江村相比,边区的少数民族普遍面临贫困
   和发展落后的问题,费先生“志在富民”的思想也完全适用于少数民族。
   这种急迫的心态最为鲜明地体现在他的一篇游记式的文章里。在甘
   南,看了当地落后的经济后,费先生游览了当地喇嘛教的圣地拉卜楞
   寺。费先生看到“许多信徒甘心情愿地把一生劳动的积累,一下子都施
   舍给寺庙,自己再去过乞讨的生活”,又看到当地的藏民对自己这样的
   上宾顶礼膜拜,不仅感叹说:
           他们那种忠厚虔诚的性格只应引起人们的尊敬,但是他
       们所得到现世的报答却是艰苦和悲惨,那又怎能使我心安呢?
       ……我对他们真是感愧交加。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因为他
       们是有理想的人,没有理想怎能这么虔诚?但是他们自小从
       社会接受的理想又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呢?如果一个无神论者
       也可以用祈祷来表达他的心愿,我很想祈求他们所信奉的神
       明能允许他们在现世预支他们后世得到的报应。(费孝通,
       1985犫 : 198 )
       可见,在这个时期,费先生心中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发展”,并且
   这种边区发展不能只是汉族的发展,而且必须是“少数民族的发展”。
   在他看来,民族间平等相待、和谐相处的实质是必须要有“事实上的平
   等”,而这种平等“必须通过发展经济来实现,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
   针同样适用于民族的范围内”(费孝通, 1985犮 : 290 )。为了实现这个目
   标,费先生不遗余力。在广西瑶山,他生平第一次喝了猕猴桃酒之后就
   开始为这个产业到处做“广告”(费孝通, 1981犪 : 113 ; 1983犫 : 139 ); 1986
   年,在甘肃临夏,他“串门闯户”,发现当地经商跑拉萨的大部分都是回
   族或者信伊斯兰教的小民族,这使他突然意识到这个地区历史上是连

    · 1 5 6 ·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