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68

历史的理论研究路径和理论模型


   实上的收放权边界。统治者因认知和所受约束等原因,权力下放或上
   收超出收放权边界的情况是可能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权力下放一
   旦超出该边界,便无法再上收;或权力上收超出该边界,就无法再下放。
   所以,收放权边界涉及的不是统治者在一定约束条件下的一次性收放
   决定能力,而是指这种能力的持续存在。
       社会科学中已经有一些研究揭示出影响群体行动临界值的存在及
   其机制。例如,默顿揭示的“自我实现预言”中存在着使预言实现的相
   信预言 为 真 的 群 体 规 模 阈 值 (默 顿, 2001 : 288 ;刘 慧 国, 2015 );谢 林
   ( 2005 : 81-88 )的临界值模型中指出,群体的从众临界值分布和实际行
   动者规模间的关系是群体行动是否会突破关键规模自我持续扩展的影
   响因素;伯特( 2008 )的结构洞理论揭示,网络结构的变化若使行动者不
   再处在结构洞上,那么其权力也将失去。这些理论都对我们理解统治
   者收放权的边界提供了启示。对统治者来说,当权力的收放引起的组
   织网络结构变化使其丧失了运用收放权的结构洞位置或导致结构洞转
   移,当权力收放导致的权力结构变化引发了臣属们的某种不利于其权
   力自由收放的“自我实现预言”,当权力收放诱发的连锁反应越过了群
   体行动的临界值,都可能导致下放的权力无法上收或上收的权力无法
   下放。
       风险最小化的统治者对这样的边界应该非常敏感,所以,在理论上
   假定这样的边界会影响统治者行为是有必要的。从统治者的权力运作
   行为和实际后果的角度看,收放权边界可以分为统治者预期边界和实
   际边界。统治者受信息和有限认知能力的约束,其预期边界和权力实
   际运行中的边界可能存在差异。不过,这种差异并不影响收放权边界
   的存在这一基本理论设定。
       统治者收放权边界内的集权和分权治理与超出收放权边界的集权
   和分权涉及约束条件和行为互动方式的某种根本性转变。曹文关注了
   约束条件变化对分权和集权的影响,但并未从收放权边界的内外差异讨
   论约束性质的变化。这正是一个可以深入的方面。
       1. 一个收放权运作的简单模型
       上面已经指出,曹文的理论建模就形式而言属于规划论模型。在
   规划论模型中,由于不直接分析统治者与其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的策
   略互动,因此在分析统治风险时是有局限的。如果撇开资料获取和分

                                                           · 6 1 ·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