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118

教育的同型婚姻与中国社会的家庭工资收入不平等: 1996 — 2012

       同型婚姻论题的核心在于匹配,如果收入所属不清,则匹配难有效
   度。工资收入是个人工作所得,所属明确,独立性强,因此成为同型婚
   姻与不平等研究中相对容易研究清楚的问题。本文参照的两篇美国的
   研究同样也只讨论工资收入。当然这种简化也有代价,那就是社会中
   很大一部分人群的很大一部分收入实际上被忽略了。如何较好地估计
   收入的其他部分是后续研究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
       本文聚焦于两个实际问题:在当代中国社会,夫妻的受教育程度与
   工资收入有多相像?夫妻的教育匹配给整个社会的家庭工资收入不平
   等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本文采用 犔犎犛犆1996 与 犆犌犛犛2012 这两个
   截面数据,先采用对数线性模型测量夫妻在教育维度上的匹配程度、采
   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测量工资收入的相关程度,再使用改进的置换检验
   估量在控制年龄、地域和户口等变量之后,夫妻受教育程度的匹配对社
   会收入不平等指数泰尔指数( 犜犺犲犻犾犐狀犱犲狓 )的影响。本文选取的是两个
   相对而言具有可比性的调查数据,希望通过对两个截面数据进行比较
   分析发现对发展趋势有益的信息。
       在方法上,本文与此前的研究有所不同。本文主要采用的是改进
   的置换检验方法,这一方法的优势是它可以方便直观地控制更多变量。
   对数线性模型在测量同型程度时要求列联表中不宜有零值,而增加变
   量层数之后除非相应地增大样本数量,否则这一问题就难以避免,而这
   一问题在涉及年龄等定距变量时尤其麻烦。如果测量不准,按照以往
   方法进行不平等指数成分替换得到的结果就不一定准确。改进的置换
   检验方法可以模糊地控制定距变量,而且可以控制较多的变量而不必
   担心零值,因此对样本数量的要求降低了,计算所得的不平等指数的变
   化也更加可靠。
       与此前研究相比,本研究的贡献不仅在于运用中国的社会调查数
   据考察了非欧美国家教育同型婚姻与家庭收入不平等的状况,还在于
   新方法带来 了 更 加 清 晰 的 发 现。布 林 和 萨 拉 查 ( 犅狉犲犲狀犪狀犱犛犪犾犪狕犪狉 ,
   2011 )指出,在历时的情况下,三种变化会导致教育同型婚姻的程度影
   响家庭工资收入不平等:受教育程度的收入回报率变了,某一受教育程
   度的收入回报的异质性变了,或者夫妻受教育程度的联合分布变了。
   实际上只有最后一点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夫妻教育匹配对收入不平等的

                                                          · 1 1 1 ·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