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社会》2017年第3期
P. 115

社会· 2017 · 3

       如果遵循贝克尔的理论,美国家庭应普遍出现“男人工作、女人作为
   家庭主妇”的局面。这是因为工作与家务的劳动分工对夫妻提出了不同
   要求,夫妻用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本彼此成为替代品,致使异型
   婚配更有效率。在贝克尔写作的年代,这类安排或许是美国家庭的一种
   常见选择,但今天这一模式已经遭到挑战。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随着美
   国女性受教育机会和工作机会的稳步增多,这种家庭分工已经被大大削
   弱,所占的比例从40% 左右下降到20% 左右。高收入的男性与高收入的
   女性结婚且女性婚后不退出劳动力市场的现象越来越常见。一个想当
   然的担忧是,富人与富人结婚、穷人与穷人结婚,自然家庭之间的贫富差
   距拉大,社会不平等程度上升。社会推进男女平权的努力可能导致家庭
   间贫富差距的拉大,这一吊诡的结果引起了欧美学界和民众的关心。很
   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检验同型婚姻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
       有学者( 犅狌狉狋犾犲狊狊 , 1999 )发现夫妻工资收入的相关可以解释 1979
   到 1996 年间不平等增加的 13% ;也有学者( 犆犪狀犮犻犪狀犪狀犱犚犲犲犱 , 1999 )发
   现尽管相关确有增加,但解释的部分没有那么显著。施瓦兹( 犛犮犺狑犪狉狋狕 ,
   2010 )发现,如果夫妻工资收入的相关程度保持在 1967 年到 1970 年的
   水平,家庭工资收入不平等增加的部分应该会下降 25% 到 30% 。
       另一方面,由于在美国受教育程度与工资收入之间关系比较密切
   ( 犅犾狅狊狊犳犲犾犱犪狀犱犜犻犿犿 , 2003 ),学者担心即使不直接以工资匹配,考虑到
   社交网络或文化方面的原因,双方在受教育程度上进行匹配也可能导
   致同型婚姻增加、家庭工资收入不平等上升。但是,有学者( 犠犲狊狋犲狉狀 ,
   犲狋犪犾. , 2008 )发现在有孩子的双亲俱在的家庭,教育同型婚姻并没有
   显著贡献;也有学者( 犅狉犲犲狀犪狀犱犛犪犾犪狕犪狉 , 2011 )在对所有已婚夫妇和单
   户主家庭的研究中得到了类似的结论。克雷默( 犓狉犲犿犲狉 , 1997 )发现教
   育同型婚姻没有显著的长期的代际影响,但另有研究( 犉犲狉狀狀犱犲狕犪狀犱
   犚狅 犵 犲狉狊狅狀 , 2001 )却得到了相反的结论。
       对美国同型婚姻与社会不平等的讨论仍然众说纷纭,这一讨论也
   引发了学者对欧美其他国家进行研究的 兴趣(如 犅狉犲犲狀犪狀犱犛犪犾犪狕犪狉 ,
   2010 ; 犅狉犲犲狀犪狀犱犃狀犱犲狉狊犲狀 , 2012 )。回到对中国问题的研究上,被称作
   “般配”的同型婚姻实际上一直是中国社会关心的问题。借鉴欧美的定
   量研究框架对中国社会进行研究,不仅可以增进经验知识,还可以对理
   论有所补益。

    · 1 0 8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