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1 - 《社会》2017年第1期
P. 241

社会· 2017 · 1

       会想到我们该用什么原理。我们不是先有理论去引导实务开
       展,而是反过来先有了实务的操作,我们再去拼凑一个理论。
       这个是很常见的一个现象,所以理论的应用在现实中的重要
       性很低。( 3犆 )
       与之相似,西方社会工作在理论知识和实务技巧层面都非常重视
   的“研究”能力,也被本地专家认为不够“务实”和没有“意义”而被置于
   不太重要的位置。
           研究能力可能也不会被很多社工重视。社工这个职业很
       务实的,我们更注重服务,而不是研究。每年评估的时候都说
       做了多少份调研报告,有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做那么多调研有
       意义吗?就是感觉你让我做,那就去做呗。( 3犐 )
       最后,用一名高校老师的比喻更能看出“技术化”与“去政治化”之
   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她认为,技巧性知识好比树干,是必不可少,但
   政治化倾向的能力如同枝叶,并不是最核心的地方。
           打个比方,技巧性知识是一棵树的树干,这些(议题倡议、
       结构性因素)是树的枝叶。枝叶当然重要,可以让树看上去更
       旺盛,更有生命力。但没有树干的话,枝叶如何存在 呢?因
       此,议题倡导、结构性知识等是辅助的,或者说是没那么重要
       的能力,因为不是掌握了这些知识就是能做好社工的工作,还
       需要有一个最核心的技巧性知识在里面做支撑。( 1犛 )
       (四)批判性反思意识:其缺位更加深“实用专业主义”倾向
       批判性反思意识本来是西方能力视角为了制约技术化和去政治化
   倾向而发展出来的应对策略,但在批判性反思层面上,本研究所提出的
   6 项指标均未能被纳入最终的能力体系。与上述“去政治化”过程一
   样,本土专家认为社会工作者过多地运用批判性反思去探讨权力关系,
   只会让他们“愤世嫉俗”“消极”和“离职也很快”。
           太批判的人不适合做社工。你要是把社会看得太透了,
       认为什么都是很差的压迫,你还有心情做下去吗?愤世嫉俗
       的人都不会选择做社工,你改变不了什么,反而会更消极。如
       看开一点点,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1犖 )
           前线社工越批判的话,离职也会越快,因为他们不满意体
       制。社工有较强的批判精神是好事,但是请宽容一点。现在

    · 2 3 4 ·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