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4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24

伦:中国人之思想与社会的共同基础


       类推,直到最后,小群体的微观结构由个人的角色组成。类别
       参数以下面两种方式将个人角色和由这些角色构成的微观结
       构与宏观结构联系起来:多样的交错群体联盟和参与其所属
       的较大群体联盟。(布劳, 1991 : 187 )
       但是,笔者认为,将中国人的角色关系及社会结构套在符号互动论
   中去讨论,并由此从微观上升至宏观层面,会导致我们对中国人与中国
   社会的误读。首先,这里面存着一个逻辑起点的问题。按照西方社会
   学的符号互动原理,讨论角色的起点是自我的形成,包括弗洛伊德、詹
   姆斯、库利及米德等的“自我”概念,以“个体”为出发点;而讨论五伦中
   的角色,起点则在于个人的自然属性以关系为出发点,与《易经》及儒家
   学说的宇宙假定相衔接。也就是说,就中国方面而言,有关伦所要讨论
   的起点是,一个人从哪里来,而非一个人的自我从哪里来?最为常识性
   的回答是:由父母所生。可见一个人来到人世间首先得益于男女结合,
   然后生育。于是,没有夫妇一伦便没有后人,有了后人就有了父子一
   伦,然后就有了家族生命的延续。这是中国思想家在讨论五伦的合理
   性与正当性的时候,都必须着重强调的问题。那么,五伦关系确立后,
   接着就是排序。从关系比例上看,所有人都能常识般地看出这是一个
   强调家本位的排列组合,因为一共五种关系,家庭成员关系占了三种。
   至于哪对角色排在第一位,那是不能简单地根据先有男女结合才有后
   代而将夫妇关系排在第一的。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朝代都刻意地将父
   子排在最前,即使父子有时不在最前,排头位的也是君臣,而不是夫妇。
   这样的刻意性正是在暗示另一种关系顺序比生理性的或者想当然的顺
   序更重要。潘光旦对此总结道:
           家庭为社会的核心,而父子兄弟的关系又为家庭的核心;
       所以在前后四个时代里,这两伦始终占有优越的地位,父子一
       贯的占第一位或平分第一位;兄弟于一度平分第一位之后,始
       终占有第二或第三位。夫妇与朋友二伦,在绝对的地位上虽
       始终只分占第四第五(夫妇在第一期曾占第三位),但并举的
       机会却一贯递增,到得最后一期,便几乎与前面的三伦可以分
       庭抗礼,并驾齐驱。(潘光旦, 2010犪 : 276 )
       这样的顺序安排显然是想表明,在父权与君权的中国社会中,纵向
   的关系比横向的关系重要,而更为重要的是父子关系所具有的逻辑推

                                                           · 1 7 ·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