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社会》2016年第5期
P. 18

伦:中国人之思想与社会的共同基础


       当然,张东荪吸取西方社会科学的养分中有不少是社会学的。关
   于五伦的社会学方面,他在《理性与民主》一书中有进一步的发挥,认为
   中国的社会组织是一个大家庭套着多层的无数的小家庭,构成家庭的
   层系( 犪犺犻犲狉犪狉犮犺犻犮犪犾狊 狔 狊狋犲犿狅犳犳犪犿犻犾犻犲狊 )。中国五伦就是中国的社会组
   织;离了五伦别无组织,由此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地位和职
   责。而这样的社会没有个人的观念,组织也是以天然性配合而成的(张
   东荪, 1995 : 436 )。
       哲学家们关于五伦之思想层面的上述讨论可以使我们得出如下的
   结论:五伦是中国人所讲究的社会关系,这样的社会关系首先来自于自
   然的或生理的,所有关系都有各不相同的“情谊”,有爱的等差,有单面
   的义务,并由此连接成一个社会,而其关系构成的合法性则在于它们符
   合阴阳之道,但也同西方一些哲学大家的理论观点相通。
       以社会学家的身份来看五伦,潘光旦的《说“五伦”的由来》( 1948 )
   的重点在于探讨这五种看似既定的、本该如此的,但其实在中国文化史
   上则有过不断演变和确认的过程,即经历过千锤百炼,由此也被说成是
   五常、五典、五教、达道的关系;虽说这五种关系作为一个稳定的集合并
   不见于先秦及汉唐的文献,很多情况下只有父子、兄弟或者父子、君臣
   等并列的二伦,亦有加上夫妇并列为三伦;还有不谈朋友,只有四伦的
   表述,直至宋代才出现五伦并举的提法,到明代开始传播,直到清代被
   明确下来。众所周知,所谓“人伦”有五,最早、最完整的表述是由孟子
   提出的,但孟子的原话是:“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这句话,孟子虽
   然点明了这五种关系是人伦,但没有说人与人的关系就这五种。由于
   他并未明确说明,后人则不免添加或减少,间或有所调整,包括顺序,又
   或者将其中的几种关系加以突出而作其他表述,比如三纲(父为子纲、
   君为臣纲、夫为妻纲)或延伸,比如三纲六纪(六纪为诸父有善,诸舅有
   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尤其比较特别的地方
   是,师生关系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十分重要,但并不在五伦关系中。潘光
   旦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希望对这些方面都做出鉴别与讨论。他的另
   一项工作是考察中国古籍中的所有人间“关系”含义的用法,为此,他一
   共整理出 23 种关系(潘光旦, 2010犪 : 278 ),见表 1 :



                                                           · 1 1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