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96

学术产出的性别差异:一个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


   校,无论男女都很可能与同事讨论问题,从而导致该指标的性别区分度
   比较低(表 2 显示男女都高达 95% )。因此,后文在分析中不再将其作
   为网络解释变量引入回归模型。综上所述,男性科研人员无论在网络
   规模(数量)还是网络结构(质量)上均显著优于女性,女性的确面临着
   更为突出的网络欠缺问题。 13 假设 1 得到初步验证。
       最后,学术社会网络与 犛犆犐 / 犈犐 论文产出表现出显著的统计相关
   性。如表 2 所示,除了与大学和政府的纽带关系外, 犛犆犐 / 犈犐 论文产出
   与其余 4 项网络指标均显著相关。其中,与国际学术圈的纽带关系的
   相关系数最高,而与网络规模的相关系数最低。这再次验证了以往学
   者的看法,即能否融入核心学术网络对学术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 犔犲犲
   犪狀犱犅狅狕犲犿犪狀 , 2005 ; 犃犫狉犪犿狅 , 犲狋犪犾. , 2009 )。

                    表 2 :论文产出与学术网络的性别差异
                                                 性别组间 与 犛犆犐 / 犈犐 论
             变量              男性组        女性组
                                                 方差检验    文相关系数
   论文产出(篇)
    犛犆犐 / 犈犐 论文             5.7 ( 7.2 )  4.1 ( 6.7 )     -
     非 犛犆犐 / 犈犐 论文          2.8 ( 5.8 )  2.6 ( 4.5 )  狀狊    -
   学术社会网络
     网络规模(人)               11.3 ( 17.9 )  8.9 ( 11.4 )    0.098 
     与大学的纽带关系( % )         94.5 ( 22.7 )  95.5 ( 20.8 )  狀狊  0.014
     与科研院所的纽带关系( % )       75.3 ( 43.1 )  66.6 ( 47.2 )    0.199 
     与国际学术圈的纽带关系( % ) 31.4 ( 46.4 )   22.7 ( 42.5 )    0.258 
     与企业的纽带关系( % )         57.3 ( 49.4 )  41.0 ( 49.2 )    0.126 
     与政府的纽带关系( % )         48.0 ( 49.1 )  39.2 ( 46.9 )    0.034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显著 性 水 平: 狀狊 不 显 著, 狆 <0.05 ,      狆 <0.01 , 
                                          
   狆 < 0.001 。

       (二)学术网络对性别与论文产出关系的中介作用
       上述发现是在没有控制其他变量条件下的简单相关关系与统计检
   验。接下来本文以 犛犆犐 / 犈犐 论文产出为因变量, 14 引入更多控制变量建


   13. 本文网络结构的性别差异似乎与赵延东、周婵( 2011 )的发现略有不同。他们的研究发现
   女性的合作网规模小于男性,但网络结构(年龄异质性、性别异质性和职称异质性)方面似乎
   优于男性。我们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在于他们对“科研合作”的操作化定义是“已经或
   可能共同发表论文或共同申请专利”,更着眼于已经动员并有结果的网络。这种测量方法与
   文献计量法比较接近,但与本文的测量方法差异较大。
   14. 由于之前的简单均值比较(表 2 )发现,“非 犛犆犐 / 犈犐论文”产出并不存在性别差异,因而本
   部分的回归分析不再关注“非 犛犆犐 / 犈犐 论文”指标,而以 犛犆犐 / 犈犐 论文产出为唯一因变量。

                                                           · 8 9 ·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