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75

社会· 2016 · 4

   整个革命不断运动前进的核心动力,尤其就阶级斗争的前提而言,正是
   毛泽东所言的“区分敌人与朋友”。
       由此,阶级问题既 是 政 治 问题,又 是策 略 问 题。那 么,中 国 共 产
   党人究竟是 如 何 划 分 阶 级 的 呢?在 这 样 一 种 阶 级 成 分 划 分 的 过 程
   中,又都形成了怎样 的 政 治 传 统与 组织技 术呢?这 些政治传 统与组
   织技术都分别产生 了 怎 样 的历史 效 果呢?在本文 中,笔者通 过对以
   王观澜为代表的“算账派”及其“算阶级”的 实践的 考察,针对 上述问
   题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在李泽厚看 来,无 论 是 陈 独 秀 还 是 毛 泽 东,他 们 所 做 的 阶 级 分
   析,其“着眼点和着重点并不在各阶级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历史位置
   的具体科学考察;不在对中国社会作严格的结构性的阶级阶层分析;
   不在以比较严 密 的 数 量 统 计 为 基 础 的 所 有 制 和 财 产 分 布 的 描 述 研
   究,而主要在描述各阶级在当时经济特别是政治上的处境、状态和它
   们在经济特别是政治上的态度和可能性”(李泽厚, 2015 : 153 )。这一
   说法指出了中国共产党阶级分析的一个重要面向,也正是由此,才出
   现了黄宗智( 1994 )所谓的“表达性现实”与“客观性现实”的背 离;但
   是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当 阶 级 分 析落 实到 土地革 命的 实践中 去 的时
   候,以王观澜为代表的 技 术 型 干部试 图从 生产 与经济 的角度 对乡 村
   社会的各个阶级成分 进 行 详 细而 细 密的 规定,并且 在具体的 土地革
   命实践中加以尝试和 推 行,这 样一 种源自 20 世纪 30 年代中 央苏区
   查田运动的尝试,一直延续到 1947 年以后的新老解放区土改中。通
   过全文的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以王观澜为代表的“算账派”及其“算阶
   级”的革命实践,和他们自身的成长经历以及在具体社会历史处境下
   所形成的“实用主义思 想 倾向”有着密 切的 关联。基于 此,他 一方面
   尝试将这些原本限于“政治”与“伦理”层面的阶级成分概念落实到具
   体的结构层面,另一方面,又正是在具体的实践中产生了难以彻底解
   决的矛盾。
       (二)算账派:理论、实践与技术型干部
           来信收到。你的意见是对的。
           中 国 党 内 在 最 初 的 一 个 时 期———陈 独 秀 时 代 及 其 以
       后———有些党员是有一种意见,反对党员对理论作比较深入
       的专门研究。甚至在学校中,当许多党员专门学习理论的时

    · 6 8 ·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