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8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78

“读活的书”与“算死的账”:论共产党土地革命中的“算账派”


   的学生自治工作来看,还 是 就 其 本人 在进 入中央 苏区 后负责 具 体的
   农村工作来看,王观澜身上都呈 现出 了“计划 管理 干部”或者 说技术
   型干部的典 型 特 征。他 们 依 据 理 论 原 则 展 开 具 体 的 操 作 与 实 务 工
   作,而王观澜这样一个 当 时 并 不非常 熟悉 农业 生产与 农业耕 作的 干
   部,在划分阶级成分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其基本理解在于标准本身
   不够精确与细致———由 此,我们 就看 到了 量化 阶 级 标 准 在 具 体 的 实
   践中会被不断予以精 确 化,然 而 这种 精确 最终不 但没 有使问 题 迎刃
   而解,反而更进而将土地革命中的算账派带入到了“算不清”与“不能
   算”的困境之中。
       (三)余论:一个延伸性讨论

       在文章的最后,我们想做两点简要的延伸性讨论。
       第一,在旅苏留学的早期,学生群体最初究竟为什么会受到理论
   学习的限制以及受到思想乃至生活的全面管控?中国留学生的旅莫
   支部并非完全独立于联共(布),而是受中共中央的领导。但是,既往
   的研究没有注意到,旅 莫 支 部 的负责 人罗 亦农 和彭述 之本身 都 已是
   联共(布)党员,因此联共(布)实际上是通 过在旅 莫支 部内部 的 联共
   (布)中国党员发出指 令 以 控制旅 莫 支部。此外,旅 莫 支部的 最初冲
   突爆发在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者 大学(简 称东 方大学)时期,而东方
   大学则是斯大林 统 治 风 格 下 35 的 产 物———强 调 纪 律,服 从 于 实 践 而
   轻视理论教育。 36 由此,这样一种早期留苏派学生的反抗,实际上是
   在自治氛围下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对苏联斯大林式的统治风格的不
   适应与反抗。
       第二,关于“江浙同乡会”的再理解。上文已经提到,关于负笈莫
   斯科的旅苏学生初期的政治冲突后来演变为严重的政治斗争,即“江
   浙同乡会”事件,既往的研究者往往从政治斗争与派系斗争的角度去


   35. 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大原本有着不同的统治风格,原本担任莫斯科中山大学校长
   的拉狄克与斯大林有着不同的革命与学养背景。在 1926 年处理旅莫支部问题上,拉狄克批
   评并谴责了莫斯科支部领导人的管理与工作方式,进而宣布解散旅莫支部(盛岳, 1980 : 126 )。
   在 1926 年 4 、 5 月间拉狄克宣布撤销旅莫支部之后不久,米夫接替拉狄克成为莫斯科中山大
   学校长。在一定意义上,米夫实行的乃是和斯大林同样的统治风格。
   36.1938 年斯大林提出要改革党内的宣传教育方式,指出党内流行的方式是小组式学习,党
   员很少直接阅读理论书籍(斯大林, 2002 : 644-645 ),也可看出何谓斯大林式的“教育风格”。


                                                           · 7 1 ·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