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76
“读活的书”与“算死的账”:论共产党土地革命中的“算账派”
候,亦强调反对“学院式”的研究,指那些比较埋头读书的党员
为“学院派”,而强调在实际斗争中的锻炼。似乎认为只要有
实际斗争的经验,而不要高深的理论研究,就能满足,就能领
到革命达到胜利。似乎认为马列主义的理论,无须经过相当
长期的埋头深刻的研究,就能把握得到的。这种意见,与当时
某些党员的另一种意见,即轻视实践,脱离实践的理论研究,
真正的学院式研究对抗着。这两种意见都是错误的。(刘少
奇, 1991 : 271 )
上述引文出自刘少奇给宋亮的一封回信。 31 其中呈现出的是在中
国共产党早期对待理论问题上的分歧。在本文对土地革命中“算账派”
的梳理与讨论中,对理论的态度也成为理解以王观澜为代表的共产党
技术型干部的精神气质与思想倾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王观澜是在“五四”之后开始流行的“到民间去”这一社会思潮中
成长起来的青年学生,加 上 当 时 学校 教育 中又注 重对 学生自 治 精神
的培养。浙江省立六师又因为各种学缘、地缘关系的影响,受到当时
上海大学师生们一以 贯 之的 自治 精 神的 极大 熏染;尤其是王 观澜所
在的浙东地区,历史上曾形成了浙东朴学这一重要的学术流派,更是
清末民初新思潮传播得广泛而深入的地区。这一地区的地方士绅尤
重启发民智,而培养青 年 学生 的自治 精神 就成 了启发 民智的 重 要手
段。这些都造就了这一地区青年学生对于自治的强烈诉求以及对于
权威与思想管控的反 抗,这点 在 早期 旅苏 中国留 学生 中所爆 发 的冲
突中体现得尤为明 显。通 过 研究 我们 看到,早 期留苏学生群 体中曾
经出现过因为不满课程安排上对理论教育的限制而产生的学潮与冲
突,但是在改变课程设置之后,留苏学生的不满依然在蔓延与不断爆
发。由此可以说,早期留苏学生所反抗的,本质上乃是对来自莫斯科
及其联共(布)控 制 下 的 旅 莫 支 部 以 及 支 部 局 对 自 己 的 全 面 的 思 想
掌控。
其二,王观澜身上所具有的另一种典型的思想特征,笔者将其称之
31. 宋亮,即孙冶方。在 1941 年,当时在华中党校担任教员的孙冶方曾致信华中局最高负责
人,询问在中共党内是否在陈独秀时代就有轻视理论教育的倾向。此信即为刘少奇对孙冶方
的回信。
· 6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