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56

“读活的书”与“算死的账”:论共产党土地革命中的“算账派”


   中,王观澜与王明、博古等人陷入激烈而紧张的对立状态中。
       通过上面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在查田运动发轫之时,王观澜也和
   毛泽东一样,同处于政治场域中被排挤、受打压的境地。也正是在这样
   的情况下,尽管王观澜和毛泽东本无任何交集, 12 但却同样处于受冲击
   的境遇。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观澜参与到了查田运动的实践中,进而承
   担起了将“算阶级”引入革命实践的“历史担纲者”的重要角色。

       三、自治新风:省立六师及上海大学校风影响下的革命者

       王观澜 1906 年出生于浙江临海, 14 岁的时候进入北山小学学习
   (中共临海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 1989 : 16 ), 1923 年进入浙江
   省立第六师范学校(以下或简称省立六师) 13 。他在校期间加入共青
   团,并于 1926 年 12 月开始担任共青团六师支部书记,不久转为中共党
   员并担任党的小组长(王观澜, 1994犪 : 129 )。 1927 年“四一二”之后,王
   观澜离开临海。从表面上看,王观澜青少年时期在临海的经历似乎波
   澜不惊。但值得注意的是, 20 世纪 20 、 30 年代正是中国的教育制度从
   传统的书院式管理向新兴学校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整体的教育
   理念与风气、临海地方的教育思潮以及省立六师的学校风格,都潜移默
   化地影响与塑造了王观澜的精神气质。
       自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以来,中国的教育制度就开始了其现代化
   的进程。 1912 年通过的民国教育法高度鼓励学生自治的发展,并以此
   作为培养国民精神的一部分。当时江浙一带是新式教育的快速发展地
   区,其学生自治制度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学生广泛参与到包括教学、
   图书馆管理、膳食等在内的学校日常事务管理中来;同时学校非常鼓励
   思想上的独立与表达上的自由,并通过墙报、发行、结社等方式培养学
   生的自由与独立人格。王观澜所在的省立六师脱胎于浙江省第六中学
   (以下简称省立六中),在清末民初是临海地区的教育与文化重地,很多


   12. 在查田运动之前,王观澜和毛泽东没有任何交集,而且可以确定的是,王观澜初入苏区
   时,乃是属于项英领导下的一支力量。在 1931 年 9 月间,正是周恩来尚未到达苏区,而项英
   主持苏区中央局全部事务的时期,当时的毛泽东正在主持红一方面军的军事行动。因此,调
   王观澜进入苏区,负责中央局党报编辑工作,很有可能是项英的直接指示。
   13.1918 年,浙江省第六中学划出师范科,设会稽道师范第三讲习所, 1919 年改为省立第六
   师范, 1924 年,省立六师并回六中(临海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1997 : 212 )。

                                                           · 4 9 ·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