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社会》2016年第4期
P. 53
社会· 2016 · 4
质类型予以具体考察,但是,在既往的革命史研究中,有关某一具体政
治人物或具有某种共同精神气质的身份群体的研究,同样可以给我们
很多启发。例如叶文心( 犠犲狀犎狊犻狀犢犲犺 , 1996 )对以俞秀松为代表的浙
江革命群体的研究,以及应星、李夏( 2014 )对曾天宇及其领导的万安暴
动的研究,都是通过对某一典型革命者或某一特殊革命群体的精神气
质的勾勒及其生命史的书写,来理解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过程中某些历
史与制度演进的独特方向。应星( 2015 )的另一篇文章则具体深入到大
革命时期的江西地区,以学校教育为基本线索,具体考察了北伐前中国
共产党在江西地区的组织发展基础,并呈现了不同革命者群体所具有
的独特的精神气质。
综上,笔者尝试通过对以王观澜为代表的“算账派”的细致考察,来
呈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内的“计划管理”干部所具有的精神气质
与思想倾向,以及这一精神气质得以生成的社会土壤。在此基础上,我
们将对算账派以及“算阶级”本身在革命实践中遇到的困境与问题进行
讨论。通过相关讨论,我们希望以“量化阶级标准”这一学界鲜有讨论
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算账派”这一历史担纲者的集中梳理,去重新
理解发生在上世纪 20 、 30 年代间的借助外来意识形态(马列主义)改造
中国社会的实践,进而去重新理解“算阶级”这一在革命实践中生成的
政治传统。
二、“托派嫌疑”:政治斗争中的失意人
在对以王观澜为代表的“算账派”进行历史溯源考察的时候,首先,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乃是下述问题:王观澜当时的历史处境怎么样?他
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参与到查田运动之中,并且成为毛泽东所发起并主
持的查田运动中的重要担纲者的?
王观澜在 1927 年“四一 二”事件 后到 莫斯科 东方 大学军 事 班学
习, 1928 年 9 月转到苏联的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王观澜,
1994 : 131 )。 1930 年 底 从 苏 联 回 国, 1931 年 初 进 入 福 建,主 要 负 责
当时 闽 粤 赣 特 委 机 关 报 《红 旗 报》的 编 辑 工 作 (朱 杰、高 军, 1984 :
298 )。同年 9 月到 11 月期 间,当 时的 苏区 中央局 由周 以栗写信,调
王观澜到中央 苏 区 负 责 苏 维 埃 政 府 机 关 报 《红 色 中 华》的 编 辑 工 作
(王观澜, 1994犪 : 132 )。
· 4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