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社会》2016年第3期
P. 98

家庭背景、学业表现与研究生教育机会获得


   本人及其家庭对教育成本和收益的理性计算。一个人选择继续读书或
   中断学业取决于以下三个要素:一是继续升学的成本,包括学费、书费
   和生活费等;二是成功升学的概率,主要取决于个体的学业表现和竞争
   程度;三是在现有教育程度下,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预期收益( 犅狉犲犲狀犪狀犱
   犌狅犾犱狋犺狅狉 狆 犲 , 1997 ; 犌狅犾犱狋犺狅狉 狆 犲 , 1998 )。该理论认为不同社会阶层 对
   这三个要素的权衡和应对策略是不同的,其中一个主要的机制是“相对
   风险规避机制”( 犚犲犾犪狋犻狏犲犚犻狊犽犃狏犲狉狊犻狅狀 , 犚犚犃 )。相对风险规避机制假
   定所有社会阶层都会采取策略避免向下的社会流动,但是上层阶级和
   下层阶级所采取的具体策略是不同的。社会上层采取的策略是,即使
   子女的学业成绩不是很好,也会投入大量的资源来保证教育上的优势;
   而下层采取的策略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可以获取短期向上流动的机
   会中,除非其子女的学业成绩非常优异才有可能把资源投入到子女教
   育之中( 犌狅犾犱狋犺狅狉 狆 犲 , 1998 )。与大学教育被认为是实现向上社会流动
   的必要投资不同,研究生教育更像是为了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的
   额外投资,因此,关于读研的成本收益计算可能更多地受到家庭资源的
   影响。

       三、研究假设

       上述几种理论视角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对本文的分析都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即在分析家庭背景对研究生教育机会的影响时,要结合
   大学生的学业成就以及研究生教育成本和收益的变化来检验家庭背景
   作用的变化。布东( 犅狅狌犱狅狀 , 1974 )关于首属效应和次属效应的区分为我
   们整合上述不同的理论视角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首属效应是指家
   庭的基因、文化、资源等对子女学业表现的影响;次属效应是指在控制了
   学业表现后家庭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升学和教育决策的
   阶层差异,通常会受到家庭文化和成本收益理性计算的影响。社会选择
   假设和绩效选择假设所强调的前期学校筛选过程和学业成就选拔标准
   可以被视为家庭背景的首属效应;最大化维持不平等假设、有效化维持
   不平等假设以及教育决策的理性模型都十分关注升学过程中教育决策
   的阶层差异,可以看作家庭背景的次属效应。因此,家庭背景对个人教
   育获得的总影响可以分解为首属效应(通过前期教育获得和学业成就的
   间接影响)和次属效应(即控制了学业成就后家庭背景的直接影响)两部

                                                           · 9 1 ·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