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社会》2016年第3期
P. 99
社会· 2016 · 3
分。而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研究生教育机会获得中,家庭背景的影
响是如何随着大学生的学业表现和研究生教育成本—收益的变化而变
化的。根据对既有文献的梳理,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 1 :父母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大学生选择继续接受研究生教育
的概率也越高。
根据最大化维持不平等假设,为了避免向下的社会流动,社会上层
会采取各种策略保证其教育优势,当越来越多的成员可以接受本科教
育时,较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就可能成为“教育优势”的一个重要区分,
因此,来自优势阶层的成员更有可能选择接受研究生教育来保持其地
位优势。假设 1 可以被视为检验家庭背景对研究生教育获得的总影响。
假设 2 :在控制了学业表现后,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毕业生选
择读研的直接影响会降低或消失。
根据绩效选择假设,现代学校选拔的主要标准是学生的学业表现,
而非性别、家庭出身等先赋性因素,因此,学业表现是家庭社会经济地
位影响教育获得的重要中介变量。在控制了学业表现后,父母社会经
济地位对研究生教育机会的直接影响会显著降低甚至消失。
假设 3 :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对大学毕业生选择读研的影响会随着
学习成绩的提高而降低。
根据相对风险规避机制假设,虽然所有阶层都采取措施避免向下
的社会流动,但是上层阶级和下层阶级所采取的具体策略是不同的。
社会上层采取的策略是,即使子女的学业成绩不是很好,也会投入大量
的资源来保证教育上的优势;而下层采取的策略是将有限的资源投入
到可以获取短期向上流动的机会中,除非其子女的学业成绩非常优异
才有可能把资源投入到教育中。因此,当学习成绩都比较差时,来自社
会上层家庭的子女更有可能选择继续接受教育;而当学业成就提高时,
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的教育决策会趋同,即父母社会经济地位对研究
生教育机会的影响会随着学业表现的提高而降低。
假设 4 :接受研究生教育的相对成本越高,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影
响就越大。
根据教育决策的理性模型,个体决定是否继续上学主要取决于其
本人及其家庭对教育成本和收益的理性计算,然而由于家庭资源的不
同,不同阶层对教育成本收益的计算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如果教育成
· 9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