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1 - 《社会》2016年第3期
P. 181
社会· 2016 · 3
极性”并没有确定的衡量指标,因此,在指标实际分配中,村干部在政缘
关系网络(周雪光, 2008 )中的关系调动能力和公关能力,成为县级部门
评判“谁更积极”的最主要方面。在这种非规则化的指标分配模式下,
对于玉镇非中心村的广大村民而言,很容易形成这样的认知:“凭什么
我们(村)没有项目?主要是村干部没有本事。”
最后,村庄社会中,民众心理认知中的“预期项目”强化了村庄社会
的项目诉求冲动。 5 “预期项目”包括三个层次:( 1 )项目是一定会来的。
在国家整体经济和制度环境向好的大形势下,农民有了依靠国家改善
基础设施条件的稳定心理预期。( 2 )项目是可以带来实惠的。项目工
程实施后,相较以往,村庄基础设施条件会得到一定的改善。( 3 )项目
实施所带来的实惠是要争取的。在县级各个职能部门掌握指标有限且
分配无规则的背景下,如何才能从众多竞争者中胜出?这需要靠积极
的争取。
上述四点从不同层面强化了村庄社会的项目诉求冲动,而这种诉
求冲动的表达集中反映在村庄社会对“合格”村干部的认知判断上。关
于此点,泰村村支部书记唐永固的表述有着代表性。
案例 1 :以前收农业税的时候,怎么样才算是好干部?村民
的标准是做事公不公平:你当干部是不是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
标准征收?处理村里面的矛盾纠纷能不能一碗水端平?但是
现在不同了,村里面说某某是不是好干部,就一条,能不能搞公
益事业,能不能跑项目、抓项目。做事公平虽然也重要,但是如
果不搞项目,村里事情处理得再公平,村民也不会支持你。搞
公益事业关系到整个村子的利益。现在做公益事业,只要不损
害村民个体利益,怎么做都行,但是不做绝对不行。 6
可以发现,是否具备项目争取能力并能够为村庄争取项目,成为当
前村庄社会对村干部合格与否的基本判定。正是受益于自身经商过程
中积累下的关系以及历练出的公关能力,唐永固得以在 2007 年换届选
举中获得多数村民的支持而成功竞选。
5. 在一项关于城郊征地拆迁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预期征地拆迁”的概念。这一概念体现
的是当地农民的一种心态,即已经对征地拆迁有了某种预期和充足的思想准备(杨华, 2013 )。
受此启发,本文提出“预期项目”的概念,用于指涉项目没有惠及或较少惠及的社会心态。
6. 来自 2013 年 5 月 3 日对泰村村支书唐永固的访谈。
· 1 7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