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7 - 《社会》2016年第3期
P. 177
社会· 2016 · 3
究大体可分为士绅研究、地方精英研究和体制代理人研究三类。
在士绅研究方面,研究者将士绅视为国家与乡村社会之间的中介,
认为士绅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国家政权的后备军,亦是乡村社会的富
豪(狄金华、钟涨宝, 2014犪 )。这种双重角色使得士绅在社会变迁中起
到了平衡作用:皇权强盛时,士绅平衡着国家与乡村社会的利益;动乱
和王朝衰落时,士绅则倾向于代表地方和自身的利益(杜赞奇, 2010 )。
在具体研究取向上,士绅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将士绅视为现代化
进程中的保守型力量,进而解释中国社会在走向现代化时所选择的不
同路径(张仲礼, 1991 ;何炳棣, 2013 ;萧公权, 2014 );一类将士绅作为理
解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切入点,探究中国社会结构的形塑和社会秩序
的维系机制(费孝通, 2012 )。然而,士绅研究在学术界取得影响的同
时,其自身所具有的道德化倾向、国家理论的缺失以及对日常生活世界
细致呈现的缺乏等方面的不足也逐渐凸显出来(李猛, 1995 )。
在地方精英研究中,村治主体所涵盖的范围从士绅扩大到地方行
政长官、武装团体首领、地方商人等群体( 犈狊犺犲狉犻犮犽犪狀犱犚犪狀犽犻狀 , 1990 )。
相较于士绅研究,地方精英研究注重分析精英群体内部的差异性而非
同质性。研究者更加细致地呈现出地方精英与国家及民众的互动关
系,并将国家政权建设理论引入分析之中,探讨地方精英在现代国家政
权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狄金华、钟涨宝, 2014犪 )。如杜赞奇( 2010 )强
调了地方精英对于民众的庇护关系,随着现代国家政权建设进程的加
快,“保护型经纪人”被“掠夺性经纪人”所替代,国家政权建设的内卷化
由此而生。这种庇护关系亦为萧邦奇( 犛犮犺狅 狆狆 犪 , 1982 )所关注,用于分
析地方精英如何动员民众参与革命运动。地方精英研究虽然在一定程
度上克服 了 士 绅 研 究 的 种 种 局 限,但 也 存 在 着 忽 视 宏 观 制 度 场 域
(李猛, 1995 )等方面的缺陷。随着共产党领导的新生政权的建立,地方
精英被改造和分流,进而被部分整合进国家政权体系之中,以体制代理
人的身份出现。
新中国成立后,至少从资源汲取目标的达成和正式组织体制的构建
方面来看,中国国家政权建设已经完成(黄宗智, 2006 ;杜赞奇, 2010 )。在
乡村治理中,作为国家正式代理人的村组干部成为治理主体。有学者指
出,村干部扮演着国家代理人和村庄当家人的“双重角色”(徐勇, 1997 )。
“ 双重角色”理论以国家与社会关系、双轨政治理论为其理论源泉,以“乡
· 1 7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