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99

社会· 2016 · 2

   以创造惊奇感受者。就拿韦伯所以选择“理性”作为刻划现代西方资本
   主义社会的理念型框架为例来做个简单的说明吧!首先,“理性”乃被韦
   伯认定是逐渐在西方文明进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文化质素,特别是显现
   在 17 世纪以来逐渐形成的科学观念之中,而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则可谓
   是一个关键的塑型时期。因而,在韦伯的心目中,“理性”出现在西方世
   界,既是一种特殊例外的历史现象,更是非凡的事件。这也就是说,任何
   历史现象的出现(因而,科学主义或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出现)都
   受着“命运”的随制,是众多偶然机缘促成的,相对于既有的社会形式(因
   而,“传统”),它总是为人们带来非凡例外的惊奇感受。
       在此,让我再提示一次:假若我们可以把“社会”看成似乎原本只不
   过是一种混沌的但却又可以认定它确实有着一种特殊样态的话,我们
   所认定的,充其量也只不过是一种带有机遇性质的随制缘成状态而已。
   它是人们透过经验所形塑出来的一种心灵图像,整个情形就有如德塞
   都所形容的那个在城市中任性漫步的行走者一般。这也就是说,由特
   定行走起始点开始,就一路分岔下去。一旦路径随时有所改变,整个图
   像也就跟着改变。因此,“社会”顶多只像一只万花筒,转个角度,里面
   呈现的图景就有了不同,但看人们怎么转着。然而,它更象是一个迷
   宫,总是有着不断分岔的路径,要如何走,目前尚且未能确定,过去和将
   来更都是不真实。人们有的,只是由目前的希望与当下的记忆以选择
   的方式交织出来的图像而已。这样的图像永远是暂时且移动着,既没
   有固定的完形,自然也就没有所谓的“片面”可言,当然,更没有什么原
   型的说法,除了混沌以外。再者,它总是可以由单一且永恒的认识主体
   不断地编织着,修饰着,周而复始,永无停滞。
       显而易见,面对着这样的场景,理念型可以说只不过是社会学家对
   “社会”这个迷宫意图加以破解所细心策划,并不断予以选择的分岔径
   道来型构的图像而已。这种图像的经营,乃犹如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
   在“特 隆、乌 克 巴 尔、奥 比 斯 · 特 蒂 乌 斯 ”( 犜犾狀 ,犝 狇 犫犪狉 ,犗狉犫犻狊
  犜犲狉狋犻狌狊 )这一故 事 中 陈 述 的 特 隆 古 典 文 化 一 样,只 不 过 是 一 种 心 理
   学 15 的展现,以至于使得西方惯有的客观科学变得毫无用处,因为他们
   追求的重点不在于真实性,甚至也非逼真性,而是从过去累积下来而浓


   15. 或借用胡塞尔( 犎狌狊狊犲狉犾 , 1970 )的说法,即现象学的展现。

    · 9 2 ·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