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0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100

社会学家作为说故事者


   缩在当下此 刻 之“非 凡 例 外”所 凝 塑 的 惊 奇 感 受,如 此 而 已 ( 犅狅狉 犵 犲狊 ,
   1964犪 : 9 )。由此说来,韦伯的理念型所欲剔透的历史特质,和如此这般
   的情形比较接近;它的要旨不在于其历史经验可征性所衍生之具所谓
   科学性的客观推论或验证,而是那些由历史经验深层的细缝细腻地渗
   透出来的文化感知意涵。借用韦伯的术语来说,其重点乃在于是否具
   有足以让人们产生拟情感应的作用。这正是我们所以认为它是一种强
   调“非凡例外”之惊奇感受的心理学的缘故。而且,它总是以具特定选
   择亲近性的单向强调来提味。总之,一句话:这是一种权宜、但却深具
   艺术感应成份的刻意选择,重点在于是否引起具有着机智(犺狉狅狀犲狊犻狊 )
                                                       狆
   的启发空间。当然,这样的刻意选择,总是随着人们的脚步一再地“分
   岔”地往前迈进,不时与时推进,且有所改变。

       博尔赫斯 在 另 外 一 篇 文 章 “小 径 分 岔 的 花 园”( 犜犺犲犌犪狉犱犲狀狅 犳
  犉狅狉犽犻狀 犵犘犪狋犺狊 )里,描绘了一则以托名为余尊博士( 犇狉.犢狌犜狊狌狀 )的中
   国籍教授作为主角的虚构间谍故事。在故事中,博尔赫斯提到余尊的
   曾祖父崔本( 犜狊 ’ 狌犻犘犪狀 )的一些作为。崔本是清代的官员,曾任云南总
   督,后来辞去官职,一心想写一部比《红楼梦》人物更多的故事,建造一
   个谁都走不出去的迷宫。为此,他总共花了十三年的工夫,最后,一座
   小径不断分岔的花园(也是无人可以找到出路的迷宫)终于建成了。同
   时,他也写出了一本像天书般的小说,这本小说的最后一页和第一页雷
   同,以至于整个故事可以循环不已地呈现,因而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
   永无休止。对于这个故事,博尔赫斯说过一段话,最能反映他心中所具
   有的想法。他是这么说的:
           在什么情况下一本书才能成为无限。我认为只有一种情
       况,那就是循环不已,周而复始。书的最后一页要和第一页雷
       同,才有可能没完没了地连续下去。我还想起一千零一夜正
       中间的那一夜,山鲁佐德皇后( 犛犮犺犲犺犲狉犪狕犪犱犲 )(由于抄写员神
       皉的疏忽)开始一字不差地叙说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这一来有
       可能又回到她讲述的那一夜,从而变得无休无止。……在所
       有虚构的小说中,每逢一个人面临几个不同的选择时,总是选
       择一种可能,排除其他;在崔本的错综复杂的小说中,主人公
       却选择了所有的可能性。这一来,就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后代,
       许多不同的时间,衍生不已,枝叶纷披。小说的矛盾就由此而

                                                           · 9 3 ·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