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3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213
社会· 2016 · 2
2001 年至 2005 年, 88% 的精神障碍患者没有接受专业的治疗。 2012
年的报道指出,有 3000 万甚至更多尚未就医的抑郁症患者,未就医率
高达 62.9% 。 15 根据 2009 年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调查,曾被确认的抑
郁 症 患 者 在 调 查 前 的 六 个 月 内 只 有 不 到 一 半 曾 接 受 专 业 人 士 的 治
疗。 16
另外,顾秀玲医师提到,在临床中,首先接触抑郁症患者的可能不
是专科医院的精神科,而是社区医院或综合医院的医生,但由于其对抑
郁症的识别率不高或鲜少接受精神医学训练,导致患者经常被漏诊或
误诊。 17 而且,很多地方只有基层医师没有精神科,医生并不处理心理
问题( 犘犺犻犾犾犻 狆 狊 , 犲狋犪犾. , 2009 )。此外,心理咨询师、社工对抑郁症症状的
辨识能力仍处在尚需训练的阶段。许多人总觉得心理治疗非常昂贵,
因而转向中医疗法,如针灸和草药,有些人则完全拒绝治疗。 18 以上这
些状况都使抑郁症病患数量从“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多。
(二)民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实践
上文分析了产官学媒对抑郁症的建构,但民众除了逐渐接受此病
症之外,还可 能存 在 与 这 套 西 医病 名冲 突与 妥协 的 复 杂 过 程。详 述
如下。
1. 中西医文化的博弈:医疗人类学视角
透过医学人类学视角,凯博文( 犓犾犲犻狀犿犪狀 , 1985 )曾指出,在中国社
会中很少有抑郁的陈诉与情绪的自我表示,病人反而多半向内科等科
室主诉因抑郁而伴生的身心症状。凯博文的研究发现病人不愿意或不
知觉自己有情绪疾患,而以身体疾患来理解自己的不适。他认为,中国
社会传统上并不认为情绪问题是“疾病”,只有“身体”,作为一个具体
的、可供展示的客体,才是疾病发生的场所( 犓犾犻犲狀犿犪狀 , 1985 )。抑郁症
这个病名没有在中医文化的分类范畴中,因而以转化症的形式出现。
15. 新华健康 .2012. 中国有病例记录抑郁症患者超过 3000 万 .犺狋狋 狆 :// 犺犲犪犾狋犺.狊犻狀犪.犮狅犿.
犮狀 / 狀犲狑狊 / 2012-07-31 / 114742517.狊犺狋犿犾 。
16.犓犪犻犿犪狀 , 犑狅狀犪狋犺犪狀.20犖狅狏犲犿犫犲狉2013. “ 犆犺犻狀犪犛狋犪狉狋狊狋狅犜狌狉狀狋狅犇狉狌 犵 狊犪狊犃狑犪狉犲狀犲狊狊狅犳
犇犲 狆 狉犲狊狊犻狅狀犛 狆 狉犲犪犱狊. ” 犜犺犲犌狌犪狉犱犻犪狀.
17.犛犺犪狀 , 犑狌犪狀.16犑狌犾 狔2012. “ 犛狌狉狏犲 狔犚犲狏犲犪犾狊犗狏犲狉狑犺犲犾犿犻狀 犵犛狌狊犮犲 狆 狋犻犫犻犾犻狋 狔狋狅犇犲 狆 狉犲狊狊犻狅狀 ,
犚犲犾狌犮狋犪狀犮犲狋狅犛犲犲犽犎犲犾 狆 . ” 犆犺犻狀犪犇犪犻犾 狔.
18.犓犪犻犿犪狀 , 犑狅狀犪狋犺犪狀.20犖狅狏犲犿犫犲狉2013. “ 犆犺犻狀犪犛狋犪狉狋狊狋狅犜狌狉狀狋狅犇狉狌 犵 狊犪狊犃狑犪狉犲狀犲狊狊狅犳
犇犲 狆 狉犲狊狊犻狅狀犛 狆 狉犲犪犱狊. ” 犜犺犲犌狌犪狉犱犻犪狀.
· 2 0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