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2 - 《社会》2016年第2期
P. 212
“抑郁症如何产生”的社会学分析:基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视角
友月, 2012 )。相较于农村,中国城市的精神科医师现已很少采用神经
衰弱的诊断,国际精神医学的发展对城市医师的影响远超过农村医师,
这也反映出中 国 在 医 疗 方 面的 城乡差 距。近年,精神 科 更 多 地 采 用
犐犆犇 的国际公认标准( 犔犲犲犪狀犱犓犾犲犻狀犿犪狀 , 2009 )。精神医学通过病名模
仿西方使“抑郁症”的新秩序正式诞生,具有国情特色的 犆犆犕犇 也逐步
转变成 犐犆犇 ,这为“抑郁症”的医疗化操演提供了制度基础。此外,改革
开放以来,抗抑郁药物的主要供应者皆为外企,如礼来、辉瑞等,而非中
国本土药企。 9 米内网重点城市样本医院采购数据显示,抗抑郁药医院
市场销售规模 2003 年以来一直快速增长, 2006-2010 年均有两位数
的增幅, 5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25.2% 。 10 药物使用量的增长说明西方精
神医疗在中国正逐步被建构出来。
然而,中国精神疾病相关的医护人员数量偏少却影响着社会建构。
虽然中国人现在对抑郁症的了解增多,正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
阳医院顾秀玲医师提到的,“ 80 年代末,我们医院一天接受 7-8 名(抑
郁症)病患,但现在每天约 100 名”, 11 然而,至 2011 年,全国注册精神
科医师约只有 2 万人,每 10 万人仅有精神科医师 1.46 名,只有国际标
准的 1 / 4 ,精神疾病医疗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12 2011 年北京市卫生局副
局长毛羽提到,北京市精神疾病科医护人员和病床数在全国比例最高,
而医生也只有不到 1000 名,护士不到 2000 名。究其原因,一方面,
“ 精神科的医生生源有限,培养周期长,再加上人们容易对精神科医生
产生偏见,比起其他专科医生,收入待遇低,从业热情不高”; 13 另一方
面,精神科医生专业性强,具有不可代替性和不可通用性。从事精神病
方面的护理人员也很少,因随时可能会被重度精神病患伤害。 14 大多数
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只有到大城市才能接触到专业的精神医师及专家。
9. 医药经济报 .2014. 抗抑郁药追外企 .
10. 郑智敏 .2011. 国内抗抑郁药市场规模偏小,外企分食“蛋糕” . 医药经济报 .
11.犛犺犪狀 , 犑狌犪狀.16犑狌犾 狔2012. “ 犛狌狉狏犲 狔犚犲狏犲犪犾狊犗狏犲狉狑犺犲犾犿犻狀 犵犛狌狊犮犲 狆 狋犻犫犻犾犻狋 狔狋狅犇犲 狆 狉犲狊狊犻狅狀 ,
犚犲犾狌犮狋犪狀犮犲狋狅犛犲犲犽犎犲犾 狆 . ” 犆犺犻狀犪犇犪犻犾 狔.
12. 王君平 .2011. 中国精 神 科 医 师 不 足 2 万 人 仅 为 国 际 标 准 的 1 / 4.人 民 日 报 犺狋狋 狆 ://
犱犻狊犮狅狏犲狉 狔 .163.犮狅犿 / 11 / 1011 / 10 / 7犌31犎78犉000125犔犐.犺狋犿犾.
13. 王君平 .2011. 中国 精 神 科 医 师 不 足 2 万 人 仅 为 国 际 标 准 的 1 / 4. 人 民 日 报 犺狋狋 狆 ://
犱犻狊犮狅狏犲狉 狔 .163.犮狅犿 / 11 / 1011 / 10 / 7犌31犎78犉000125犔犐.犺狋犿犾.
14. 陈丽平 .2011. 我国每 10 万人仅有精神科医师 1.46 名 . 法制日报 .
· 2 0 5 ·